小儿泄泻,即所谓“拉肚子”,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一天6~7次以上,粪质清稀或者如水样、蛋花样大便。常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夏秋季多发。
病因:
1.暴饮暴食。
2.重庆长期处于湿热的气候特点,易致小儿脾胃疾病。
3.感染细菌与病*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泻。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
(2)提倡母乳喂养,遵守添加辅食的原则。
(3)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
2.调护
(1)泄泻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清洗臀部后可涂抹紫草油,预防红臀。
(3)如患儿出现呕吐加剧、囟门凹陷,尿少等危急症状,应及时就医。
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泄泻的中医治疗主要应以运脾祛湿为原则。急性泄泻以湿盛为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
泄泻患儿常表现为稀糊便,气味很臭,腹痛,口臭,伴有血丝或黏液,辨证属湿热泻。治疗以清肠利湿。可选用葛根*芩*连丸。
如果表现为大便清稀,带有不消化的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不臭,辨证属伤食泻。治疗以消食导滞。可选用保和丸。
如果表现为大便清稀,带有很多泡沫,辨证属湿热泻。治疗以芳香化湿,解表散寒。可选用藿香正气液。
如果表现为大便稀,多在进食后腹泻,辨证属脾虚泻。可选用参苓白术丸。
当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为主,根据不同临床症状、舌脉来辨证处方用药,医院咨询中医儿科医生。
常备中成药
甘露消*丹、丁桂儿脐贴、健儿止泻颗粒、葛根苓连丸、附子理中丸。
(二)外治法
1.小儿推拿按摩法
(1)推脾经次
位置:脾经位于大拇指外侧缘。
操作: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螺纹面在拇指外侧缘直线推。
频率为每分钟次左右。(如图一)
(2)捏脊3~5遍
位置:宝宝的整个脊柱。
操作:患儿俯卧位,操作者挟持宝宝肌肤,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自下而上,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可捏三下,向上提一次。(如图二)
2.腹泻贴
将药芯贴于脐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每次敷贴6~8小时,3日为一疗程。
3.热奄包
将中药包蒸热后在40℃左右热敷患儿腹部。每次5~8分钟,3天为一个疗程。适用于风寒或脾虚泄伴腹痛明显者。
日常食疗方推荐
健脾山药薏仁粥
将山药、薏米、莲肉、大枣与小米共煮粥,小火慢熬,待粥熟后,可加白糖少许,适用于脾虚泄泻。
粳米扁豆粥
将白扁豆与粳米同煮熬粥,每日早晚温热食服,适用于慢性腹泻,食欲欠佳的儿童。
温馨提示:
1.腹泻期间,可以服用腹泻奶粉或者米糊等清淡食物。
2.如果出现小便减少、精神差,应及时就诊。预防严重的脱水发生。
3.腹泻爆发流行期间,不与腹泻患儿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