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比较常见,也是让妈妈烦心的事。
孩子排便的次数和性状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食谱而改变的:
母乳喂养的婴儿一天的排便次数可以高达12次,在孩子长到2~3个月时,有些天可能完全没有大便。大多数1岁以下儿童每天排便量少于毫升,而较大孩子每天的排便量可以达到约毫升。到2岁时,孩子每天仅排便1~2次,即使孩子每天有数次少量的排便也仍属正常。但,孩子吃了大量果汁,含纤维的食物以后,会偶尔出现松软大便,也是正常的。
但,孩子排便的方式突然改变了,并且,水样大便的次数增多,孩子可能是腹泻了。
这里有宝宝腹泻的4个误区:
1:腹泻一定要禁食
禁食对宝宝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宝宝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
2:腹泻要大量喝白开水
如果腹泻严重,一天多于六次以上,则需要补充口服补液盐水。因为宝宝持续腹泻,丢失的钾和钠比较多,白开水中并不含这些成分,所以严重的腹泻只补充白开水是不行的。口服补液盐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成分,能够很好地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3:腹泻一定要用抗生素
万万不可,抗生素会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对于饮食过多、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即可调理。对于受寒引起的腹泻,可以试试中医的外治疗法,用驱寒的脐贴为宝宝贴一贴。
还有,止泻,吃药打针,甚至自行用药都是不可取的。
4:腹泻后限制孩子饮食
“育婴健康风控”专家反而建议,只要宝宝恢复食欲,有胃口,就要给予能量丰富的牛奶、鸡蛋、水果等食物,并且每天进食次数应该比平常多,至少持续两个星期。如果宝宝营养不良,在宝宝身高与体重恢复正常前,应一直给予额外的进餐次数。
当孩子肠道内层的黏膜受损伤时会发生腹泻。
由于肠道黏膜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孩子进食的营养成分,会导致大便松软,损伤的黏膜也会渗出一些液体,矿物质和盐分也会随松软的大便排出体外。如果孩子的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种情况可能更加糟糕,因为未消化的糖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腹泻加重。
当孩子身体里丧失了太多的水分和盐时,会导致孩子脱水。为了预防因腹泻造成的脱水,可以通过静脉补充适量的水和矿物质,或鼓励孩子喝糖盐水,补充腹泻丢失的体液。
建议:恢复期的宝宝可先用稀释牛乳或米汤,少量多次给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由淡到浓,由稀到稠。营养不良或腹泻久的宝宝,选用新鲜小米粥、胡萝卜泥,逐渐添加稀释牛奶,过渡到正常饮食。
当孩子腹泻伴有呕吐,或腹泻后出现呕吐时,可能是由于孩子的胃和小肠有了炎症,这种情况称为肠胃炎。患病毒性肠胃炎的孩子经常伴随呕吐,大便通常为黄绿色,且含有大量水分(如果腹泻1小时1次,则大便中通常没有了任何有形成分)。如果观察孩子的大便发红或发黑,则说明大便里含有血液。虽然肠黏膜损伤可以导致出血,但出血更可能的原因是:经常性排泄松软的大便,刺激直肠而引起,这时如果您发现大便颜色异常,当妈妈的就应该请教儿科医生了。
育儿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知识和技巧,也会遇到很多风险和意外,如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孕婴风控”平台在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