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对比第六版,都进行了哪些修正?
1.提示警惕境外输入病例新版指南在前言部分,增加提示警惕境外输入病例的信息。
“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我国境内疫情上升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大多数省份疫情缓解,但境外的发病人数则呈上升态势。”
“随着对疾病临床表现、病理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医院感染,同时也要注意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传播和扩散。”
2.传播途径:新增粪便及尿传播途径提示
传播途径除了“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外,
增加了“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3.新增病理改变:以肺脏和免疫系统为主在第七版指南中,根据临床研究进展,在“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之间增加“病理改变”。
其中,“以肺脏和免疫系统损害为主;其他脏器因基础病不同而不同,多为继发性损害。”
首先提到了肺脏改变,“呈不同程度的实变”。这和刘良教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达“这个肺已经不是肺了,它是一个实变了,(肺)里面被别的东西取代了”呼应。
同时,诊疗方案对于脾脏、心脏、肝脏、肾脏其他重要的脏器,以及淋巴和造血系统组织的病理改变也均列出。这让临床上抢救多器官重症危重症有了病理学的对照。
4.临床表现:新增儿童及孕妇临床表现特征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接近;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5.诊断调整:血清抗体阳性亦可确诊
确诊病例在原有核酸检测和测序基础上增加“血清学检测”作为依据。即如果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查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冠病毒特异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者恢复期比急性期4倍以上升高便可确诊为新冠肺炎。
之所以有这样的增加,是因为在实验室检查中发现,血清学检查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在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加。
6.临床分型调整:增加了儿童重型标准
最新版指南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重型按照“成人”和“儿童”分别定义,成人的重型标准没有变化,增加儿童重型标准。
7.预警指标:增加“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第七版指南中临床预警指标:按成人和儿童分别增加“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临床上通过对这些临床预警指标的监测能够提早进行干预的治疗,从而大大地降低轻症向重症的转化,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大大提高治愈率。
8.疑似病例排除标准提高新版指南中,除沿用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至少间隔为24小时)标准外,新增“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方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9.治疗:免疫治疗首次写入方案
与第六版相比,新版方案治疗措施部分也有变化。
针对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新版方案首次提出免疫治疗。方案提到,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可试用托珠单抗治疗。
新版方案还提示,儿童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考虑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患有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孕妇应积极终止妊娠,剖腹产为首选。
10.“解除隔离标准”改为“出院标准”新版指南中,出院标准增加“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改为“至少间隔24小时”。
出院后注意事项。鉴于有少数出院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的问题,为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离,将“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同时要求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昨晚央视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特邀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白岩松:诊疗方案到了第七版,意味我们到了对病毒的认识哪个阶段?童朝晖:新的疾病我们对它的认识比较浅,通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已经到了第七版,说明我们在通过临床救治和科学家们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还有这一版最特殊的是,我们有对尸体的解刨和病理的活检,这对我们临床医师非常的重要。
白岩松:你本人觉得,第七版相较第六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童朝晖:病理的描述,整个的诊疗过程中血清学的诊断,以及治疗中早期的预警和分层更细。
白岩松:第七版中新增的“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这意味着什么?
童朝晖: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尿液和粪便中能够培养出新型冠状病毒,所以提示大家,个人卫生要更加重视,勤洗手和戴口罩很重要。如果处在一个大型的被污染的垃圾群中,那就要注意气溶胶的产生,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白岩松:住在高层的人,或者我们在上下楼时,个人要如何做好防范工作?
童朝晖:SARS以后,我国对住宅建筑、医院等对排泄物的处理,要求已经增强,大家可以放心。还有就是要加强个人卫生,大小便勤洗手。
白岩松:在第七版中,诊断标准里有这样一个增加,“确诊病例在原有核酸检测和测序基础上增加“血清学检测”作为依据。”这就涉及到一个抗体的问题,为什么在确诊的时候要把抗体作为一个依据,出院的时候需要吗?
童朝晖:“血清学检测”之前在SARS的时候就使用过,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新发的病毒,我们早期对抗体试剂的研发还没出来。现在试剂盒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做这方面的检测了。另外,我们在诊断中,核酸检测虽然要比“血清学检测”早出结果,但是“血清学检测”可靠性比核酸检测强,所以我们相当现在有了双保险。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两次都是阴性,可以快速排除疑似病例。白岩松:第七版当中,出院的标准为什么没有发生改变?出院的标准是否宽了?
童朝晖:多地均有复阳病例的出现。我这里再强调下,他不是再感染,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客观上来说,是因为试剂盒检测核酸不太稳定,同时也有采样的问题。同时,大家也可以算下,目前全国有8万多病例,复阳的比例不到0.1%,所以说这都在一个可控的范围。
白岩松:第七版中尸体解刨的病理研究,对我们后期的治疗有什么意义?
童朝晖:一个疾病的病理,对临床治疗的意义很大。尸体解刨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病理终末期的改变,对我们认识疾病的全貌很有帮助。
来源:央视新闻、健康时报
编辑:汤婧娴
猜你喜欢
△
△
△
△
△
原标题:《如何防范“粪便及尿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点击获悉第七版诊疗方案的10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