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寒气来袭时,有些人会感冒。感冒了,在饮食上吃点什么更好?本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医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感冒时的饮食应当如何调理。
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现代医学认为:毋庸置疑,蔬菜和水果中富含新鲜且优质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植物活性物质,足量摄入这些营养物质可以有效预防并缓解感冒;另外,新鲜蔬果当中富含水分,用它们来补水也是对感冒的一种“抚慰”。说到具体的量,推荐感冒人士单日食用蔬菜一斤(克),水果克。
中医认为:外感寒邪引起的感冒属于太阳病,感冒之所以会出现头痛、身痛、怕冷、无汗、发烧等症状,这都是外邪侵袭人体时,人体正气奋起抵抗的反应。正确的治疗思路是:扶正祛邪。一方面,扶助正气,使正气健旺,祛邪有力;另一方面,打开毛孔,让邪气退出。邪之来路,亦即邪之退路。
感冒时我们调节饮食,其目的即是让正气旺盛,让邪气排出。由此说,要吃扶正的食物,或者吃祛邪的食物。
一方面,寒为阴邪,寒邪侵袭,要扶助人体的阳气。扶阳的食物多属于温性或热性的,而蔬菜和水果多数性偏于寒凉,寒凉则易伤阳。
另一方面,寒邪侵袭,要辛温解表,要吃些味辛而性温的,比如,葱、姜、蒜、苏叶、小茴香等。
二、蛋白质
现代医学认为:感冒后要保证蛋白质的足量摄入,所以要吃肉。大家都知道,蛋白质这种营养素是生命的基础营养素,足量摄入蛋白质可以保护机体强大的免疫力,让你的感冒加速康复。感冒之后虽然很难受,但是也要进食鱼禽肉蛋以及豆类食品,它们当中富含优质蛋白质,对于身体可以有效补充,实为靠谱之举。
中医认为:感冒后人体阳气要奋起抵抗病邪,此时当清淡饮食,以养脾胃,使脾胃气血健旺,则祛邪有力。因此,中医主张多喝热米粥,一则米粥得土气,能养脾胃,养脾胃即是养中气;二则米粥能调和营卫,有助于微汗以解表。
感冒后脾胃偏虚,往往食欲下降,此时不建议大鱼大肉饮食,以免耗损脾胃阳气,导致中气变虚。
比如,目前新冠疫情正在流行,我们应该如何饮食呢?我的观点是,尽量多素少肉。理由是:一则,肉食容易带有病毒,特别是冷链冻肉,增加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机会;二则,素食能健运脾阳,调养中气,能让人气血健旺。气血旺则正气足,病邪自然不侵;三则,素食易运化,不碍滞脾运,让人感觉轻松舒服。
三、水
现代医学认为:多喝水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排尿次数和尿量,这样可以加速体内废物的排出;多喝水可以加速汗液的蒸发,加强小便的排泄散热,这样能让体温更低,从而缓解发热症状;多喝水是补水的最有效方式,可以补充由于腹泻、呕吐、发热而导致的水分消耗,也可以弥补由于进食较少导致的液体摄入不足,这样更利于身体的恢复;同时多喝水也能保持口腔和鼻粘膜的湿润,缓解感冒给身体带来的多种不适症状。
感冒时大家都应该做到“多喝水”,要让身体处于“水合状态”;多次少量饮水,单日摄入白开水的量要达到毫升以上,保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同时也要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中医认为:感冒之后,尽量少饮水为好。水性阴,若机体阳气不足,喝水太多,气化不了,反而会伤害健康。一则,喝水太多会消耗阳气,导致阳气更虚;二则,亦会造成水毒或水饮,成为致病因素。那么当如何喝水?我的观点是:只要能满足自己口渴的程度就够了,不要刻意多喝水。
感冒后如何饮水,医圣张仲景在桂林本《伤寒杂病论》中说:“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注: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证而与之。与之时常令不足,勿极意也(注: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若忽然大汗出,是为自愈也。”
仲景的意思是:凡是患了瘟疫等传染病(包括感冒)时,五六天后病人有口渴而想饮水,但又喝不多。此时应该不能让病人喝水,因为病人中焦阳虚,气化功能下降,不能消化掉多饮的水(若强行饮水,反而会致病)。到了七八天病人非常口渴想饮水时,也应该根据病情而酌情给水,大约只给病人喝一半的水量,绝不能喝足。如果病人饮水后腹胀、小便困难、气喘、恶心欲吐,则绝不能再让喝水了。如果病人饮水后突然出大汗,这意味着病人要康复了。
四、食物多样
现代医学认为:除了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大量吃肉和饮水之外,建议大家要达成的状态仍然是“食物多样,营养均衡”,机体不缺乏营养的状态才是一个“完美的状态”,此状态方可抵御病毒等有害物质。
中医认为:真正的饮食原则不应该是食物多样,而是吃本季本地的。食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