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谢栋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收录于合集#“肠”治久安20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干货满满,快收藏~
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亲水的二羟胆汁酸,可促进内源性胆酸排泌,增加亲水性胆酸的比例,保护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免受毒性胆酸的毒害,阻止疏水性胆酸对线粒体膜的干扰,抑制肝细胞凋亡,显著改善肝功能,并具有免疫调节、细胞保护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全面了解UDCA,一起来看看吧。
胆汁酸的代谢
UDCA的制备
目前制备UDCA的方法主要有3种[1]:
(1)从熊胆汁中提取,采用引流技术从活熊身上取得熊胆汁后,经过提取和分离纯化等步骤得到,该法因受胆汁来源限制不能大量生产。
(2)化学法合成,以来源于牛、猪、鸡、鸭等动物胆汁中的胆酸(CA)、猪去氧胆酸(HDCA)、鹅去氧胆酸(CDCA)为原料经化学催化法合成得到。
(3)酶法合成,以CA或CDCA为原料,应用酶催化反应合成得到。
UDCA的理化性质
化学名称为3a,7β-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弱酸性化合物,结合型一般不溶于水,解离型依溶剂的不同pH值溶解性也不同。(pH1.2:2.7mg/L;pH4:3.6mg/L;pH6.8:mg/L;pH7:mg/L)
胆汁酸分子具有独特的两亲性质,随pH值升高羧酸侧链逐渐解离,解离后的分子具备羧酸侧链极性头及甾体骨架亲水面和疏水面的结构特征。
药代动力学
胆汁酸进入肠道后只有小部分进入了粪便,黄色是胆汁酸中胆色素的颜色,而有95%的胆汁酸可以被肠道重吸收,通过门静脉回流至肝脏,这些回流的胆汁酸80%以上又可以被肝细胞重摄取,在肝细胞中被重新合成结合胆汁酸,再次发挥作用。
UDCA经宿主-肠道菌群共代谢,通过肠肝循环局限地分布于肝-胆-肠系统,经肠道菌群代谢后通过粪便排泄,UDCA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受到胆汁排泄及饮食节律的干扰。UDCA具有胆汁酸特有的肠-肝循环,一般每餐后进行2-3次循环,每天进行4-12次循环。UDCA因为独特的分布特征,可以在体内有很长的滞留时间,半衰期3.5d-5.8d。
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不良反应:腹泻(常见),肝功能异常(大剂量),间质性肺炎(严重)。
禁忌证:胆总管梗阻,爆发性肝炎,急性胆囊炎。
药物相互作用
UDCA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总结如下:
表1药物相互作用[2]
UDCA的临床应用
胆汁淤积性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应以口服UDCA13~15mgkg-1d-1作为一线药物治疗[3]。
作用机制
1.促进胆酸排泌,抑制其重吸收;
2.拮抗疏水性胆汁酸细胞毒性,保护肝细胞;
3.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免疫调节,炎症抑制。
胆石症
UDCA除了具有鹅去氧胆酸的溶石作用,还可以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而且不良反应较鹅去氧胆酸少。每日剂量为8~10mg/kg,疗程12~24个月,成功溶石后继续治疗6个月。
胆汁返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后者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作用,产生炎性反应、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有条件时,可酌情短期应用熊去氧胆酸制剂。用法:一次mg,1次/日,睡前服用,10-14日。
UDCA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的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慢性炎症反应是纤维化形成的前提及进展的驱动力,抑制肝脏炎症、肝细胞保护和抗氧化是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
UCDA具有抗炎,促进胆汁分泌和抗凋亡的作用,是治疗PBC的主要药物。有研究表明,UDCA对胆管结扎(BDL)小鼠有抗纤维化作用,可通过激活ID1-WNT2/HGF信号通路促进肝再生缓解肝纤维化进展,但UCDA在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小结:
UDCA主要由CDCA转化合成而来,HDCA也可合成UDCA。
UDCA主要在小肠吸收,肝脏摄取,排泄进胆汁后经肝肠循环可再吸收,经肠道菌群代谢后通过粪便排泄。
UDCA不良反少见,主要为腹泻。用药时注意禁忌与药物相互作用。
UDCA临床应用主要为胆汁淤积性肝病,胆固醇性结石,胆汁反流性胃病,是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PBC治疗的一线药物。
研究表明UDCA可改善肝组织纤维化,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
专家简介
曹晓沧教授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法国里尔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消化内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临床流行病学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炎性肠病专业委员会肛肠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炎症性肠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炎症性肠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联盟常委肠道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和消化道免疫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疗法以及细胞疗法,特别致力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研究成果曾获美国消化学年会、欧盟消化学年会等国际会议奖励,在SCI刊物及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
谢栋
医院临床药师,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消化内科专业带教临床药师,美国药师协会(APhA)认证MTM药师。
更多消化肝病临床知识哪里看?
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参考文献:
[1]丁劲松,王安娜,黄亮,贾伟,刘昌孝,兰轲.人体熊去氧胆酸代谢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技术挑战[J].药学学报,,55(9):-.
[2]尤梅桂.熊去氧胆酸的研究概况[J].药学研究,,40(3):-.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38(1):35-41.
[4]DongX,LuoY,LuS,etal.UrsodesoxycholicacidalleviatesliverfibrosisviaproregenerationbyactivationoftheID1-WNT2/HGFsignalingpathway.ClinTranslMed.Feb;11(2):e.doi:10./ctm2..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谢栋
本文审核:曹晓沧教授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