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定义为上腹疼痛或不适,是一类十分常见的临床症候群。西方国家流行病学研究Ⅲ表明每年有15%~20%的人经历过消化不良。高发生率、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使消化不良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个很大的临床问题。
经标准诊断方法难以找到确切病因的消化不良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vspepsla。FD)。FD定义为在缺乏任何能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证据的情况下,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
年罗马委员会制定了胃肠功能紊乱的国际诊断标准,即罗马Ⅱ标准,年5月美国洛杉矶消化疾病学术会议对罗马Ⅱ标准作了修改,正式发布了罗马Ⅲ标准,使世界各国有一个共识,有助于FD诊断的规范和国际交流。
一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20%-40%左右。占消化内科门诊量的50%左右。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病因不明,治疗杂乱,医疗费用高,已成为世界的一大问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01
胃运动功能障碍
用放射线同位素测定胃排空显示50%的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特别是固体胃排空,女性排空延长多于男性。研究表明25%-56%的患者有餐后胃动力低下的表现。
02
胃感觉功能异常
研究表明50%以上的患者存在胃敏感性增高。
03
胃与十二指肠炎症
检查发现本病患者%有轻度胃炎,其中22.2%同时有十二指肠炎,表明本病与胃炎有关。
04
胃感觉功能异常
研究表明50%以上的患者存在胃敏感性增高。
05
饮食、情绪、心理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咖啡和浓茶能加重胃食管反流而出现烧心泛酸,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有神经质、抑郁焦虑、生理性感觉过敏等心理障碍的表现。
06
幽门螺旋杆菌
研究发现50%左右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患幽门螺杆菌检测均为阳性。
07
胃电的异常
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常有胃电节律紊乱的表现,包括胃动过速、胃动过缓和胃电无节律。
根据刺激胃肠道的特定起搏点,驱动胃肠平滑肌收缩、控制胃肠道基本生物电节律,推动胃肠道节律蠕动,刺激胃肠分泌各种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运用中频脉冲、穴位贴敷和生物反馈技术,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和大量用户反馈意见,成功研发出松夏新一代胃肠动力治疗仪。
基于胃肠起搏点的电节律活动可被外加的不同频率的电流所“驱动”,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模拟正常的肠胃生物电信号,选择适宜的起搏参数,通过体表贴敷电极,作用于胃肠起搏点,并使它产生“跟随谐振”效应从而纠正异常的肠胃电节律或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促使胃肠产生足够有效的节律性收缩及推进运动,缓解或消除胃肠功能的紊乱症状。
临床应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术后胃轻瘫、肠功能紊乱化疗术后顽固性恶心呕吐术后排气、术后便秘症状功能性腹胀、腹痛、肠易激综合症胃动过速、胃动过缓、胃电节律紊乱消化系统溃疡愈合后存在的胃肠症状其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或术后综合症
适用科室
消化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老年科、重症监护室、中医理疗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脾胃科、肛肠科、妇科、康复理疗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