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精选课程例急慢性腹泻患者,艾灸
TUhjnbcbe - 2020/11/22 16:24:00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71021/5779684.html

声明: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作者王新生。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年7月——年10月,笔者以单灸申脉穴为主,并辨证佐以配穴治疗腹泻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例,男74例,女26例。年龄4个月——78岁,平均为38岁。病程1d——5个月,平均为5d。

辨证分型:感受外邪者42例,饮食所伤者28例,情志失调者10例,脾胃虚弱者12例,肾阳虚衰者8例。所有病例的大便培养呈阴性。另外,大便常规检查,发现粪便中含有脂肪球者73例,伴恶心呕吐、头晕口渴者40例,伴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者23例,伴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者13例,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者5例,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清浊不分、食少腹胀、面色苍白者15例。

1.2治疗方法

将常用艾条点燃后对准申脉穴温和灸,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热痛为宜,一般每穴灸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或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以防烫伤,治疗期间禁服任何药物。

1.3辨证施灸

1.3.1外感寒湿或风寒

症见泄泻清稀,甚至为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单灸申脉以调整肠胃气机即可。

1.3.2外感湿热或暑湿

症见泄泻腹痛,泻不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灸申脉、天枢、合谷、上巨虚、下巨虚。

这个特效穴就是申脉穴。

1.3.3食滞肠胃

症见腹痛肠鸣,粪便腐臭,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食物,嗳气酸臭,不思饮食,灸申脉、中脘、脾俞、关元俞、天枢。

1.3.4肝气乘脾

症见胸肋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泻,灸申脉、肝俞、行间、三阴交。

1.3.5脾胃虚弱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肢倦乏力,灸申脉、足三里、关元、中脘、脾俞、胃俞。

1.3.6肾阳虚寒

症发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灸申脉、肾俞、命门、阳陵泉、关元。

2、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率%。

3、典型病例

盛某,男,45岁,年4月5日就诊,自诉近几个月来每天黎明时分小腹部阵阵作痛,痛时伴有便意,便后痛止,大便溏薄,刻诊,面色无华,形体羸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大便培养未见异常,即艾灸双申脉、肾俞、命门、阳陵泉、关元,每穴灸5min,2次/d,间隔6h,6d后痊愈。

4、讨论

本病主要因湿邪所胜和脾胃功能障碍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历代医书对本病的脉、因、症、治都有较详细的记载,但未发现有以灸申脉为主治疗的记载。

申脉属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而阳跷脉为足太阳膀胱经支脉,故艾灸申脉可温煦肾阳,继而使脾胃气机调畅,升降有序,清浊分明,腹泻立止。

《奇经八脉考》云:“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以跗阳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上会手太阳,阳维于需俞。”

《灵枢*脉度》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此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卫气的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故灸申脉穴,促使阳跷脉卫阳旺盛,则风寒湿邪不可干也。另外,临证还宜辨证而佐以配穴,以更好地达到调整脾胃气机的作用,笔者临床屡用屡效。(收稿日期-01-15)

如果您有什么健康问题、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选课程例急慢性腹泻患者,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