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1.定义
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主要指液状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g,其中粪便含水量>80%。急慢性腹泻定义内科学与诊断学不一致,但至少>1月才能定义为慢性腹泻(诊断学为2月)
2.机制
临床上,不少腹泻往往并非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多种机制并存,共同作用下发生
分泌性
肠黏膜分泌、吸收失衡,肠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液体超过肠黏膜吸收能力所致
渗出性
肠黏膜炎症渗出大量黏液、脓血
渗透性
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
动力性
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未被充分吸收所致
吸收不良性
肠黏膜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所引起
分泌性
典型者为霍乱弧菌所致大量水样腹泻。肠道各类炎症如菌痢、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及肿瘤溃烂等,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VIP瘤等
渗出性
各类炎症如炎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渗透性
常见于摄入难以吸收的食物,乳糖酶缺乏致乳糖不能水解,盐类泻剂或甘露醇等
动力性
物理刺激如腹部或肠道受到寒冷刺激,药物如莫沙比利、新斯的明等,神经内分泌因子如甲状腺素、5-HT、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异常增多等,肠神经病如糖尿病,胃肠道病变如食物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手术等
吸收不良性
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如消化酶减少等
临床特点
分泌性
每日大便量>1L(可多达10L);大便为水样,无脓血;粪便的pH多为中性或碱性;禁食48h后腹泻仍持续存在,大便量仍>ml/d
渗出性
粪便含有渗出液或血液成分,甚至血液。肉眼脓血便常见于左半结肠或全结肠病变。小肠病变引起的渗出及出血,常与粪质均匀地混在一起,除非有大量渗出或蠕动过快,一般无肉眼脓血,需显微镜检查发现
渗透性
禁食后腹泻减轻或停止,常见于摄入难以吸收的食物、食物不耐受及黏膜转运机制障碍导致的高渗性腹泻
动力性
便急、粪便不成形或水样便,粪便不带渗出物和血液,往往伴有肠鸣音亢进或腹痛
3.病因及鉴别诊断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肠道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1)其余肠道疾病如急性缺血性肠病、变态反应性肠炎,抗生素使用不当而发生的肠炎(2)急性中*(食物、药物、*物)(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钩体病等(4)其他疾病如过敏性紫癜、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甲危等(5)服用某些药物如氟尿嘧啶、利血平及新斯的明等
(1)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缺乏(2)肠道肿瘤(3)肝胆胰疾病(4)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如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VIP)瘤、糖尿病性肠病等(5)其他系统疾病如SLE、尿*症等(6)药物副作用如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类、某些抗肿瘤药和抗生素等(7)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4.临床表现
4.1起病及病程
急性
多为感染或食物中*
慢性
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消化功能障碍、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
4.2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
急性
常有不洁饮食史,于进食后24h内发病,每天排便数次甚至数十次,多呈糊状或水样便,少数为脓血便
慢性
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亦可带黏液、脓血(菌痢、炎性肠病及肠癌等),其中粪便中带黏液而无异常发现者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
4.3腹泻与腹痛关系
小肠疾病的腹泻
便后腹痛常不缓解
结肠疾病的腹泻
便后疼痛常缓解
急性腹泻
常有腹痛,尤以感染性较为明显
分泌性腹泻
无明显腹痛
5.伴随症状
5.1伴发热:见于菌痢、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败血症等
5.2伴里急后重:提示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见于菌痢、直肠炎、直肠肿瘤等
5.3伴明显消瘦:提示病变位于小肠,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4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见于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5.5伴腹部包块: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Crohn病及血吸虫病性肉芽肿等
5.6伴重度失水:多提示分泌性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或尿*症等
5.7伴关节痛或关节肿胀:见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SLE、肠结核、Whipple病等
6.问诊
(常规)起病急缓,起病时间?
(诱因)服用药物或食物?受凉?
(症状本身)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排便量?与腹痛的关系?加重或减轻的因素及程度?
(伴随症状)发热?里急后重?消瘦?皮疹?关节痛或肿胀?
以上均归纳于第九版诊断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