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里有三个清大肠热治疗泄泻、痢疾的方剂,分别是葛根*芩*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芩汤、白头翁汤,这三个方子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率很高,这是因为大肠热比较多见的缘故。
大肠有热可致大便不调
大肠,中医称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指大肠是主管传导糟粕的。大肠将小肠吸收后的水谷糟粕中的水分再吸收,使之变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如大肠有热,就会出现大便的异常,表现为两类现象:一是热注大肠后,迅速地损伤大肠的阴津,而由热化燥,表现为大便秘结;一是热在大肠,由于热性急速,使大肠蠕动加快,并迫使大肠内的津液外出,表现为大便泄泻,多见于各种肠炎。中医治疗前者要通腑泻热,即用泻药通下大便,用《伤寒论》里的承气汤(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而后者的中医治疗要采用清肠止泻的方法,可以分别用葛根芩连汤、*芩汤或白头翁汤等。
葛根芩连汤主治热性腹泻
葛根芩连汤是治疗热性泻利的良方,包括各种急、慢性肠炎,只要是大肠有热的,用之即效。肠炎有寒有热,如果拉出的大便松松散散不成形状,气味腥而不臭,甚至是吃什么拉什么,俗称为“直肠子”,多是寒证,《伤寒论》用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四逆汤等治疗。如果拉出的大便是糊状,黏黏稠稠,粘在便盆上冲不下去,或拉出的虽为清水,但臭秽异常者,都是属于大肠有热,用葛根芩连汤治就最好。
葛根芩连汤治热性泄泻,效果非常直截了当。有一30多岁男性病人,本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日因饮食不调突然腹泻,当天达9次,恶心呕吐,腹痛,肛门处很热,像抹上辣椒的感觉,拉出的粪便很黏,舌苔厚腻。此为急性肠胃炎的表现,多因饮食不节或饮食不洁而发病,夏季多见,中医认为多由热邪下注大肠所导致。此病案即如此,用葛根芩连汤,1剂腹泻即止。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由葛根、*芩、*连、甘草4味药物组成,方中最关键的药物是葛根、*连两味。
葛根的妙用
葛根有升阳止泻的作用,是肠道、消化系统的常用药;葛根既入太阳经,又入阳明经,所以身体前后的疾病都可以治,如治头痛,既可以治前脑门痛,也可以治后脑勺痛。
葛根通过升阳气的作用,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症,轻的如眼睑松弛下垂,可以配合健脾胃的*芪、山药、白术等。
葛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够生发阳气,又可以舒经解痉。眼睑松弛眼睛睁不开用葛根,眼肌紧张眼睛闭不上也可以用葛根,有些孩子夜晚睡觉眼睛半闭,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可以使用葛根,可加一些钩藤、秦艽等祛风解痉的药物一起使用。
葛花可解酒,对不胜酒力,或酒后头痛、头重不爽,可用葛花10克(没有葛花可以用葛根15克)煮水饮用。
*连是上等的“消炎”中药
*连是清热燥湿药,善于清除肠胃中的湿热,且能保护大肠的传导功能,中医称为“厚肠”,所以*芩、*连是上等的“消炎”中药,能够有效清除肠内炎性物质而不损害肠胃。
葛根芩连汤治疗的其他病症
酒泄(肠激惹综合征):葛根芩连汤还可治喝酒或过食辣椒引起的泄泻,属于“肠激惹综合征”类,中医称为“酒泄”。这类泄泻临床很是多见,现在的人们酒量都见长,爱吃辣物,这些东西刺激性强,肠黏膜细胞受到刺激后分泌增加,肠蠕动就加快,于是就会拉肚子,从中医角度而言,属于大肠湿热的较多。
一患者,男,50多岁,腹泻几十年,每于饮酒后大便即泻,所泻时为糊状,时为清水,被诊为“慢性结肠炎”,舌苔白腻。我给他用葛根芩连汤,合上平胃散,并嘱咐一定戒酒,不食辛辣之物。14剂后来复诊,腹泻基本未发。该病人后又因饮酒复发一次,还是用本方得到控制。
经常喝酒拉肚子的人,可自行服用葛根芩连汤加马齿苋:葛根15克,*芩10克,*连10克,炙甘草6克,马齿苋30克。
牙龈肿痛:大肠与胃同属于阳明经,所以大肠热是阳明经热的一部分,大肠有热可以影响到胃,热可以到阳明经的任何一个地方,比如牙龈,上牙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下牙属于足阳明胃经,肠胃有热常是牙龈肿痛的一个原因,偏于胃热的用白虎汤,或清胃散,偏于肠热的就用葛根芩连汤。
鼻疾: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所以阳明大肠经有热可致鼻疾,鼻炎、鼻窦炎等。属于大肠热者,都可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有些鼻窦炎经常流鼻涕不止,因热而致的,使用葛根芩连汤非常有效。有人用葛根芩连汤治酒糟鼻,也是这个道理。
泌乳素增高症:妇科泌乳素增高症,属内分泌失调病,该病或见乳汁自溢,甚至没有结婚、生孩子就分泌乳汁,严重的伴有闭经。因乳头属于阳明经所过,若阳明有热,逼迫津液外泄,在外为汗出,在下为大便泄泻,在乳就表现为乳汁自溢,泌乳素升高。故像《伤寒论》的白虎汤、葛根芩连汤等清阳明热的方剂,都可治这些疾病,我曾用葛根芩连汤或白虎汤,或二方合用治泌乳素增高症,有确定疗效,伴闭经可加一些补肾、通经活血的药。
*芩汤治热性腹痛泄泻
*芩汤由*芩、芍药、甘草、大枣组成。*芩汤也是治疗大肠热利的,本方的适应症也与葛根芩连汤一样有大便黏泻,肛门灼热,所不同是*芩汤治热利腹痛一症比较明显,这是因大肠热是从肝胆而来,气机壅滞较明显,所以内用芍药与甘草相配,是缓解平滑肌及神经痉挛的有效方剂,*芩汤一边用*芩清除胆热、大肠热,一边用芍药甘草汤缓解大肠痉挛,故大便前腹痛明显的热性泄泻用*芩汤较好,如泄泻严重的,也可用葛根芩连汤加芍药变通。
*芩是“天然的消炎药”
*芩被奉为“天然的消炎药”,主要在于它的清热作用,当然只有炎症属于热时才能使用它。*芩汤中用*芩,主要是清除胆热,以斩断热痢的来源,兼清肺热、肠热。
*芩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清肺热,作用于呼吸系统,用于痰热咳嗽、气喘及一切由肺热引起的病症。
*芩也是妇科常用的药物,可以治疗月经病、倒经、带下病。明朝有个医家叫武之望,编一本书叫《济阴纲目》,里面有许多方子用到*芩,其中还有个“一味*芩汤”,治疗妇女倒经。金元时代的李东垣认为*芩与白术配伍还有安胎的作用,很多大夫在安胎的方子中喜欢用,但前提是因热导致的胎动不安较为适合。
中药“三*”
*芩与*连、*柏并称为“三*”,可以清两种热,一种是火热,一种是湿热,但三者的作用有所不同。治火热时,*芩偏于清肺热、胆热,*连偏于清心热、胃热,*柏善于清肾中虚热;治湿热时,*芩偏于清上焦湿热,*连偏于清中焦湿热,而*柏偏于清下焦湿热。
本文来自:陈明
附:10种脾胃中成药
健脾胃的中成药众多,不同药物在功效上也细微的不同,而且脾胃虚弱通常表现为不同的症状特点,所以药物的选择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的症状,只有辩证准确,方能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或者不规范使用。下面介绍十种健脾胃的中成药(药店有售),以供大家参考。
1、人参健脾丸
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当归、*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砂仁组成。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月经量少,色淡。
人参健脾丸除了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外,还有安神功效,并侧重于补气养血。人参健脾丸以补为主,不太适合阴虚体质的人,会上虚火,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2、归脾丸
由*参、白术、茯苓、甘草、*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组成。
归脾丸在益气健脾方面比人参健脾丸稍弱,侧重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3、参苓白术丸
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有健睥胃、益气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参苓白术除了健脾益气外,还有利水消肿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参苓白术散劲小,以补脾气为主,药性平和,治疗脾虚湿盛证,对于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4、健脾丸
由*参、白术、陈皮、山楂、麦芽、枳实组成。健脾丸除了健脾外,还兼有消食化滞、理气开胃功效。
健脾丸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也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或手足心热,脘腹作胀,不欲饮食。
5、小儿健脾丸
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法半夏、白扁豆、山药、莲子、南山楂、桔梗、砂仁、六神曲、麦芽、玉竹组成。
主要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6、启脾丸
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山楂、麦芽、甘草、山药、莲子、六神曲、泽泻组成。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
启脾丸方中有和中的中药,侧重于治疗胃气不和,适用于胃肠湿热、脾胃湿热者。
7、理中丸
由*参、白术、炮姜、炙甘草组成。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而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附片,桂附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肉桂、附片。附子是回阳气,散阴寒之猛药,肉桂温补肾阳、调和气血。附子理中丸和桂附理中丸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功效,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丁蔻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丁香、豆蔻,除了温中散寒,补脾益气外,还有健胃消食功效。
8、补脾益肠丸
外层由*芪、*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组成;内层由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补骨脂、煅赤石脂组成。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
9、四君子丸
由*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10、复方太子参颗粒
由太子参、灵芝、茯苓、山楂、麦芽、稻芽、硫酸锌、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铁铵组成。益气生津,健脾消食。适用于小儿气阴两虚的厌食、久病体弱、盗汗、泄泻及缺铁性贫血。
推荐相关书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