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脾位于中焦,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其华在唇。
肌肉的过劳和过逸都会影响到脾。
过去,中国人靠劳作为生,过劳是常事,自然消耗脾气;现在,中国从温饱不足变成小康了,体力活动锐减,结果又从过去的肌肉过劳,变成了现在的过逸,过逸就要用进废退,同样是对脾气的削弱。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脾主谏议之官,出焉」,「谏议」是纠正的意思,脾胃能够监督并且纠正身体各部分的情况,如果脾胃受伤,则纠正功能受损,表现为「脾病则五脏不安」。这有点类似现代医学的免疫监视功能。
正常情况下,脾胃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全身各个脏腑组织源源不断得到营养物质的供应,各个系统和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从而身体安康无病。
异常情况下,脾胃运转失常,纠正功能受损,无法帮助心神指导身体结构正常工作,病邪入侵,内外受困,从而容易出现各种免疫性问题,如过敏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等。这一点也在现代医学对胃肠粘膜免疫系统的研究中得到了证明。
此外,眼下三伏天,不少人不耐热,喜冷饮,吹冷空调,不知不觉加重了脾胃虚弱的问题。脾胃作为气机枢纽,运化失常,通道闭塞,就容易出现气机失常的问题。
本来早上阳气升发,是精神抖擞的时候,却出现气该升的,升不上去,感觉疲劳、困倦、乏力、白天睡不醒;到了晚上阳气入阴,敛藏体内,进入休息的时候。结果却出现气该降,降不下去,晚上失眠睡不着。
可以这么说,脾胃虚弱,五脏六腑都有问题。
现在大家都在谈养生,养生很重要,首当需要养的就是脾胃。调理脾胃,是养好身体的关键。
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1.看五官——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
如果脾胃不好,口唇发白、干燥,易起皮或裂口子。有的睡觉会流口水,这也是脾虚的表现。
此外,脾主升清,脾胃虚弱,无法上输水谷精微,头面失其濡养,可能会有耳鸣耳聋、鼻腔干燥、流清鼻涕、眼睛疲劳、视物不清等症状。面色萎*无华,也多提示有脾虚的问题。
2.看吃饭——脾胃虚弱的人,食欲不振,饭后感觉腹胀不适,或饭后拉得快。胃强脾弱的人则见食欲好,但消化吸收能力异常。突然想吃重口味的东西,也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3.看体形——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要么越来越胖(虚胖)要么越来越瘦。
有的人脾气虚,津液代谢失常,痰湿堆积在体内排泄无门,就变成「喝凉水都长肉」,或者肥而四肢不举,肌肉无力,身上的肉捏起来松松软软的。
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吸收功能有问题,「酒肉穿肠过」,经常有腹泻的问题。
4.看湿气——脾胃虚弱,水液运化代谢失常,容易生内湿,而脾最怕为湿所困,湿困脾,脾气不奋,又加重了水湿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脾虚的人多伴有痰湿的问题,可表现出这些症状:
身体沉重,人发困、发沉,没精神,感觉疲劳;
大便不成形,或溏稀或便秘,粘厕所难冲干净;
嗓子不清爽,总感觉里面有痰,鼻炎、咽炎反复不断;
脸上长斑、起痘(脓包痘),黑眼圈、眼袋明显;
容易浮肿、腰酸、肩膀酸痛、关节痛。
5.看舌头——舌胖大而有齿痕,舌苔腻水滑。齿痕是舌苔胖大与牙齿发生挤压形成的,因为牙齿坚硬,所以受伤的都是舌头,就会出现齿痕。
中医说的「脾胃」并不是指现代解剖学中的淋巴器官脾,而是涵盖了多个系统的机能。一旦脾虚日久不愈,我们身体多个系统都会出问题。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气血生化出现问题,气血虚弱,无法濡养身体,身体机能就会受影响。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和水液,脾虚的时候,消化系统会出问题,表现出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
脾虚该怎么办
1.好好吃饭
现在很多人一看自己脾虚,就问吃什么可以补脾,然而我们现代人大部分都不缺营养,与其总想着补什么,不如多想想着我是不是要少吃点什么,或者我身体的动力够不够,去化我吃的东西,够不够供应我每天面对的工作、压力。
吃对饭,对脾胃就是一种很好调养。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说话,坐稳吃饭,不要边工作边吃饭,不要边走路边吃饭,也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生气、郁闷、难过,更不要饥一顿、饱一顿。
脾胃怕生、怕冷、怕撑,各种生冷寒凉的东西就尽量不吃或少吃,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节制,不要暴饮暴食,我们要留给脾胃充足的时间,足够的气血能量来帮助消化、吸收我们吃进去的东西。
《*帝内经》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是最养我们脾胃的,很多人脾胃过于虚弱,一时无法消化多少食物,可以先从米汤开始喂起。真的,好好吃饭才是硬道理。
2.放下偏执
脾胃还怕生气,在中医看来,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犯脾,也就是五行说的「木乘脾」,容易出现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
尤其我们现代人从事脑力活动的居多,都容易有肝郁脾虚的问题。要想养好脾胃,就放下偏执,用宽容通达的心去面对和接受命运馈赠的一切。
脾虚湿重吃什么中成药,10种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01健脾丸健脾丸
功效:益气健脾、消食开胃、养血安神
主要成分:*参、白术和枳实、山楂。
对于脾胃虚弱,常有肚子胀不消化,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的人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像有人舌苔发白、经常有口臭问题,即使刷完牙口里还是有异味,这就也是属于脾虚湿重的症状,也可以服用健脾丸来进行调理。不过感冒发热的人不适合吃健脾丸,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也要慎用。
0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
功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疲惫乏力、气短咳嗽
主要成分:实际是在古方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山药、薏苡仁、白扁豆和砂仁等药材,所以不仅能补脾胃,也能益肺气。
像有人经常大便粘腻不成形,消化不好,一吃油腻的食物就拉肚子,就多半属于脾虚湿重,就很适宜用参苓白术散进行调理。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发热的病人不宜服用。
03六君子丸六君子丸
功效:补脾益气、祛湿化痰
主要成分:*参、炒白术、茯苓和半夏
当中炒白术和茯苓都是祛湿的好药材,而同时*参又能补脾益气。脾胃虚弱、食量小、气虚痰多的人都可以服用,对于慢性胃炎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常至少是吃半个月,具体用量还是要根据病情调整。建议饭前半小时吃,不过孕妇和有口干、舌红、大便干这些症状的人群不适宜服用。
04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丸
功效:散寒化湿、祛暑解表、清热开窍。
主要成分:藿香、厚朴、茯苓等
像胸闷头昏、以及患有风寒感冒、暑湿感冒、胃肠道感冒带有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症状的人群都可以服用。藿香能调理脾胃,治疗腹泻呕吐,茯苓、厚朴能去湿气。藿香正气丸副作用很小,也可以和感冒药或其他清热药一起吃。
05平胃丸平胃丸
功效:祛湿健脾、舒肝消胀
主要成分:炒苍术、厚朴和陈皮。
既能健脾也能化湿顺气,非常适合脾胃不适、腹胀、不思饮食、胸闷的人群服用。平胃丸一定要空腹服用,最好是饭前半小时吃效果才好。另外中成药见效都是偏慢的,如果是想用平胃丸祛湿,具体怎么吃吃多久,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按疗程来。
06归脾丸归脾丸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所以对于心脾两虚,容易心悸失眠、气短乏力、头食欲不振的人群是很适宜服用的。像现代人经常久坐面对电脑,其实是很伤气血的,就可以用归脾丸来进行保养,但糖尿病、高血压和感冒发热的人群不适合服用。服药期间可能会有口干鼻燥的轻微副作用,影响不大,但是禁止和感冒药一起吃。
07木香顺气丸木香顺气丸
功效: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厚朴和苍术。
苍术和厚朴都是温燥的,能改善脾胃湿热。所以木香顺气丸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和作用,能用于治疗脾胃失调造成的胸闷嗳气、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一般的正规药店都可以买到,价格也不贵,大概20元左右。
08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功效:温中健脾,改善脾胃虚寒。
主要成分:白术、*参、附子和干姜。
适合手足不温、脾胃虚寒和受凉后腹痛腹泻、呕吐的人群服用。每次吃8-10丸,一天三次,具体吃多久要根据身体情况,一般1-2周见效明显。其中的干姜、附子温燥,可能会引起上火,但是可以通过减少药量,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来缓解。
09*芪建中丸*芪建中丸
功效:补气散寒、健脾和胃。
主要成分:*芪、白芍、肉桂
像脾胃虚寒,中气不足容易心悸气短等症状的人群适宜服用。但孕妇和有糖尿病的患者禁用。另外服药期间饮食忌辛辣油腻,也不要同时吃一些滋补性的中药。
10补脾益肠丸补脾益肠丸
功效: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固肠止泻。
所以常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腹泻、肠炎,有腹泻腹痛、腹胀腹鸣等症状的人群适宜服用。对于脾虚而引起的慢性结肠炎,补脾益肠丸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上述症状一般吃两周可以明显见效,具体吃多久视情况而定,如果情况已经明显改善,就不必长期吃。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