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用穴位图及功效大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腰背部
1、大椎
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用中指端揉,称揉大椎。
30~50次。
发热、咳嗽、项强。
揉大椎有清热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等症。此外,以屈曲的食、中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皮下轻度瘀血,对百日咳有一定疗效。
2、肩井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称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称按肩井。
拿3~5次,按揉10~30次。
感冒,发热,上肢抬举不利等症。
拿、按肩井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临床常与"四大手法"配合,治疗外感发热、无汗等症。本法亦为治疗的结束手法,称总收法。
3、肺俞
第三棘突下,旁开1.5寸。
用两拇指或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分推肩胛骨。
揉50~次,推~次。
咳嗽,胸痛,胸闷等症。
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久治不愈,加推补脾经以培土生金,则效果更好。
4、脾俞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用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脾俞。
50~次。
呕吐,腹泻,疳积,食欲不振,水肿,四肢乏力等症。
揉脾俞能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常与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5、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用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肾俞。
50~次。
腹泻,遗尿,下肢痿软乏力等症。
揉肾俞能滋阴壮阳、补肾益元,常用于肾虚腹泻或下肢瘫痪等症,多与揉二马、补脾经、推三关等合用;下肢瘫痪,多配合患侧的推、滚、揉法,以通经活血,帮助患肢恢复功能。
6、脊柱
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推~次,捏3~5次。
发热,惊风,疳积,腹泻等症。
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手法之一。临床上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治疗先天和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推脊柱能清热,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并能疗腰背强痛,角弓反张,下焦阳气虚弱等症。
7、七节骨
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
~次。
泄泻、便秘、脱肛。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
8、龟尾
在尾椎骨端。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次。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本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等合用,治疗泄泻、便秘等症。
----------分隔线----------
如果喜欢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