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是入院患者三大常规检查的必备项,根据尿液颜色读懂尿常规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基本功。尿常规化验,一般有三部分内容组成,一般性状物理检查部分,化学检查部分,还有显微镜检查部分。
尿液的生成过程
人类尿液形成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肾小管形成的尿液经肾乳头到达肾髓质,肾髓质连输尿管到达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不同颜色尿液是怎么形成的?
尿标本的分类
(1)晨尿:首次晨尿在膀胱中的存留时间达6-8h,常偏酸性,可用于肾脏浓缩的评价、人绒膜毛促性腺激素的测定以及血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及肿瘤细胞等有型成分检查,但它不利于检出在酸性坏境中易变的物质,如硝酸盐、葡萄糖和有型成分,因而推荐第二次晨尿代替首次晨尿,它是首次晨尿后2-4h内的尿液标本,要求待检者从前一天晚上起到收集此尿液标本时,只饮水ml,这时的尿液,没有污染,细胞形态正常,可提高细菌和有型成分计数的灵敏度,化验结果比较真实。(2)随机尿:即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随机尿不受时间限制,留取方便、标本新鲜、易得。适合于门诊和急诊病人的尿液筛查,但尿液标本容易受饮食、运动、用药、情绪等因素干扰,此标本仅反映病人某一时段的现象,容易造成临床结果对比的混乱。(3)餐后尿:通常于午餐后2h收集尿液,因餐后增加了胃肠负载,使尿糖、尿蛋白的肾阈值降低,可以增加检验的灵敏度,能检出较轻微的病变。此标本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检查,有助于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溶血性疾病等的诊断。(4)24h尿:医院检验科领取尿液防腐剂,告知您要做的检查项目,不同的项目,防腐剂的类型是不同的,以免领取错误,再准备一个洁净、干燥的塑料容器(约容ml),最好有刻度。然后从上午8时排尿丢弃,开始计时,留取第一次尿后加入防腐剂,留取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液。记录总尿量,混匀后取出ml送检。此类标本用于化学成分的定量检查,如尿总蛋白、肌酐及一些激素等。(5)尿三杯:尿三杯实验是指一次排尿中,人为地把尿液分成三段排出,分为前段尿、中段尿、末段尿,分别放于3个容器内进行化验,籍此可初步了解炎症部位,协助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位诊断。(6)尿培养:尿病原生物学培养应采集无污染的尿液标本,留取尿液前先清洗外阴,再用0.1%清洁液消*尿道口后,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弃去前、后时段的尿液,用无菌容器只留取中间时段的尿液。此标本用于诊断肾脏或尿路感染。留取尿液的注意事项
1、容器必须清洁:用来接尿的容器必须干燥、清洁,无污染物,无渗漏,无化学物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2、防止采集标本时被污染:女性应避开月经期,以防影响结果,最好能在检查前一天清洁阴部,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如果采集时有异物掉入,月经前后三天不宜进行尿常规检查。3、取中段尿:排尿的过程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最好留取中间那一段。即排尿一半后,再开始接尿,如有特殊要求医师会说明。4、采尿时间:一般尿常规检查可于任意时间,最好是刚采到的新鲜尿液。做尿细菌培养、尿糖、尿蛋白、尿胆酸或妊娠检查均以清晨第一次尿为最佳。5、近日服用药物情况:如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应向医师说明。6、尿液标本采集后,一般应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最好在30min内完成检验。7、留尿之前,应保证尿道口清洁,男性避免混入精液和前列腺液。尿常规各项指标的意义
1.颜色(Color)正常:人体尿液因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等的存在,正常尿液为淡*色透明液体。异常:下图中的6种颜色要尤其注意。2.尿比重(SG)正常:参考值1.~1.。尿比重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可因饮食和饮水、出汗和排尿等情况的不同而有较大的波动。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异常:01.比重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02.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3.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是清晰透明的,除放置过久和女性分泌物污染的尿可稍混浊外,尿液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4.尿pH(pH)正常:正常值为4.6-8.0(平均值6.0)。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如吃大量肉类及高蛋白食物尿pH降低,吃大量蔬果pH会偏高。异常:01.偏低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饥饿、严重腹泻、呼吸性酸中*、发热等。02.偏高多见于剧烈呕吐、持续性呼气过度、尿路感染等。5.白细胞(LEU)、镜检白细胞正常:白细胞(LEU)“-”阴性,镜检白细胞参考值0~3个。异常:这两项都是针对尿白细胞的检查,白细胞显示“+”、镜检白细胞5个,提示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但需注意的是影响尿白细胞的因素较多:结晶、小圆上皮细胞、酵母菌、滴虫等成分会导致白细胞增高,造成假阳性。而*疸尿、尿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白细胞降低,造成假阴性。因此,不能单纯从尿白细胞阳性判断尿路感染,需结合下述亚硝酸盐结果进行判断。5.亚硝酸盐(NIT)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没有或有少量亚硝酸盐。泌尿系统存在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将尿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结合尿白细胞和细菌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有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异常:“+”阳性,“+”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尿亚硝酸盐阳性常见于因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约占三分之二),以及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尿亚硝酸盐特异性可达80%,其对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有很高的价值,亚硝酸盐为阳性基本可以初步判断为泌尿系感染。若尿路感染细菌(如阳性菌)不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尿在膀胱中存留较短,或尿中缺乏硝酸盐,也会产生阴性结果,需要注意。6.蛋白质,尿蛋白(PRO)正常:“-”阴性,正常人的尿液中偶尔有少量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及肾小管分泌的一些其它小分子量蛋白。异常:尿蛋白出现“+”提示可能存在肾病,“+”越多病情越严重。剧烈运动、高热、高蛋白饮食等也可能引起蛋白尿,但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一般不超过一个“+"。建议尿蛋白出现“+”后,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24小时尿中蛋白总量小于mg,其中白蛋白不超过30mg。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要想诊断为病理性蛋白尿,还需排除以下几种因素:01.功能性蛋白尿:机体精神紧张、剧烈运动、低温刺激,多见于青少年。02.体位性蛋白尿:卧位时阴性、站立过久为阳性,多见于青少年。03.偶然性蛋白尿:尿液中混入生殖系统排泌物,可出现尿蛋白的假阳性。而当患者注射过大量青霉素时,则正相反,可导致尿蛋白的假阴性。尿蛋白检验也是肾病患者的重要指征,如判定患者尿蛋白阳性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进一步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7.葡萄糖(GLU)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应该有葡萄糖。异常:出现“+”首先要排查糖尿病,“+”越多说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越高。除了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有尿糖,如血糖正常而尿糖异常,要注意是否摄入大量糖类,静脉注射葡萄糖、肾性糖尿、妊娠等原因引起,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8.尿酮体(KET)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只存在微量的酮体。异常:“+”阳性,“+”越多酮体含量越高。在饥饿、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可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尿酮体阳性,常与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酮症酸中*。还可能由严重腹泻、呕吐、饥饿、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等导致。9.尿胆原(URO)正常:“-”阴性。异常:尿胆原阳性常见于病*性肝炎、溶血性*疸等。10.尿胆红素(BIL)正常:“-”阴性。异常:“+”通常与*疸关系密切,尿胆红素升高通常表现为尿液颜色加深,呈茶色。尿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或阻塞性*疸。尿胆原结果须结合尿胆红素检查结果一起分析:①尿胆原阴性+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肝内胆汁淤积、梗阻性*疸。②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阴性:见于溶血性*疸、Gilbert综合征、原发性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③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疸,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Dubin-Johnson综合征以及Rotor综合征。11.尿隐血(BLO)正常:“-”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应该有红细胞。异常:“+”阳性,潜血阳性不是尿血。只要尿中存在能使试纸条变色的物质,都会出现检测阳性,因此除了尿中有红细胞外,肌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也会引起潜血阳性。尿潜血除了肾炎、肾病,还可能是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尿路粘膜损伤、结核、肿瘤等。对于没有临床症状的尿隐血阳性者要定期复查。12.黏液丝正常:粘液丝在正常尿中可少量出现,尤其在女性尿中。异常:大量存在时表示尿液污染或有泌尿系感染。13.肌酐(CREA)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尿肌酐正常参考值男性7-18mmol/d(-0mg/d)或女性5.3-16mmol/d(-1mg/d)。异常:尿肌酐增高多见于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性疾病、剧烈运动等;减低见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14.微量白蛋白正常20μg/min。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反映早期肾病、肾损伤情况。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白蛋白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越过肾小球基膜,因此,在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有浓度很低的白蛋白,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所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疾病时,肾小球基膜受到损害致使通透性发生改变,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白蛋白的排出。这个时候白蛋白即可进入尿液中,尿白蛋白浓度即可出现持续升高。测定尿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尿标本,由于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所以未定时的尿液标本(随意尿)一次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可能并无意义,连续2~3次增高方有诊断价值。尿常规检验最好以患者晨尿作为检验的标本,由于晨尿在患者膀胱存在时间相对较长,可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发生,保证检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尿常规镜检意义
尿沉渣法显微镜检查对患者尿液进行检测,运用尿沉渣分析仪,主要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盐类等。1.细菌(BACT)正常情况下,尿液里面是没有细菌的,所以细菌的值应该为零。但是在临床中,由于尿道中存在正常的细菌寄生,所以一般病原体检查时,中段尿细菌数超过000个/mL,可以诊断为尿路感染。所以也就是说进行尿培养,细菌数小于10万个,可以理解为正常。以上所说的指的是经尿道留取的尿液。如果是经过耻骨上穿刺留取的尿液,细菌数则应该为零。2.红细胞计数(RBC)正常一般无红细胞,或0-3个/高倍镜视野。异常可见于1)红细胞增多即为血尿,见于肾炎、膀胱炎、肾结石、肾结核等;2)利用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血尿来源:形态均一的红细胞为非肾性血尿,而形态非均一的红细胞为肾性红细胞。3.白细胞(WBC)正常为0-5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泌尿系感染、结核、肿瘤等。动态观察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助于判定疗效和疾病的预后。4.上皮细胞(EC)正常尿液中可见少量上皮细胞,主要为鳞状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5.小圆上皮细胞(SRC)在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如肾小球肾炎等,成堆出现常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大圆上皮细胞偶见,于膀胱炎时增多或成片脱落。6.管型(CAST)一般尿中没有管型,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管型种类较多,且形态各不相同,仪器检测往往不能完全区分开这些管型的性质,只能检测出透明管型和病理管型的存在。7.病理管型(Path.CAST)正常尿液中没有,发现病理管型可能提示肾实质的损害。8.结晶尿中出现结晶(crystal)称晶体尿(crystaluria)。除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铵(磷酸三盐)、尿酸及尿酸盐等结晶外,还包括磺胺及其它药物析出的结晶。尿液中是否析出结晶,取决于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溶解度、PH、温度及胶体状况等因素,当种种促进与抑制结晶析出的因子和使尿液过饱和状态维持稳定动态平衡的因素失衡时,则可见结晶析出。尿液中的结晶可包括代谢性和病理性两种,代谢性多来自于饮食,一般无太大意义,持续大量出现可能提示与结石相关。病理性结晶则与疾病有关。9.电导率尿液电导率,反映尿液电解质导电的能力,正常范围值是5到38mS/cm。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