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证
泄泻(慢性腹泻)病例
赵某,女,55岁。
初诊(年3月10日)主诉:大便溏薄10余年。
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因受凉出现腹泻,之后腹泻反复发作。年2月23日腹泻加重,医院西医治疗,治疗后稍有好转,但频繁发作。症见:胃纳尚可,大便每日1~2次,溏薄,受风、受凉后腹泻加重,夜寐难以入睡,舌暗,苔薄,脉细。
既往史:胃出血史。
中医诊断:泄泻。
证候诊断:脾阳虚弱。
西医诊断:慢性腹泻。
治法:健脾温阳,益气和中止泻。
处方:温胆汤合四煨汤、玉屏风散加减。
广藿香9g,制半夏9g,淡竹茹9g,白术9g,鸡内金9g,炙*芪12g,茯苓12g,制川厚朴6g,陈皮6g,枳实6g,煨木香6g,川*连6g,煨葛根6g,柴胡6g,川桂枝6g,白芍6g,防风6g,炙甘草4.5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注意饮食宜忌,注意保暖。
二诊(年6月2日)患者服药2周后腹泻有所改善,暂缓就医。近两日受冷风后腹痛腹泻明显,每日2次,夜寐尚安,胃纳欠佳,四肢不温,畏寒,已经入夏还身穿毛衣,舌红,苔薄,脉细弱。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3月10日方加制附子6g先煎。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年6月16日)腹痛腹泻明显改善,畏寒好转,夜寐尚安,胃纳开,四肢不温,舌红,苔薄,脉细弱。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3月10日方加制附子6g先煎、煨肉果6g。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4月余后腹泻基本痊愈,遂停药。
该患者自胃出血后,容易腹泻,属脾阳不振所致开始运用温阳健脾、益气和中止泻之法则辨证施治,方用温胆汤合川桂枝、白芍温阳健脾,使其脾阳复振,则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胃肠道症状得以缓解;四煨汤止泻;玉屏风散益气固肺;广藿香、陈皮、川厚朴健脾和中,芳香化浊。治疗后效果颇佳。患者因受寒后,寒气入内,机体阳气受损,陈师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打破了“夏不入桂”等禁忌,并大胆运用辛热之制附子,以达到扶阳固本、驱逐寒邪、止痛止泻的目的。年6月2日就诊时自述近两日受冷风后腹痛腹泻明显,陈师认为该患者受冷后损伤阳气,脾胃失去阳气的温煦作用引发腹痛腹泻,脾阳不振,阳气受损,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在温阳健脾的基础上运用制附子扶阳固本,鼓舞机体阳气生发,祛寒止痛。患者服药后腹痛腹泻骤减,畏寒现象也渐渐随之消失,从夏日穿毛衣至与常人相同。治疗4月余后腹泻基本痊愈。停药至今,患者近期状况良好,偶有腹泻。重阳之论,由来已久。《*帝内经》中就有多处论述,后世张介宾《大宝论》、赵献可《医贯》,均为此法的代表,民国医家祝味菊更善用温阳之法。该患者长期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十分明显,虽然天气已入夏,但患者还身穿毛衣,此时陈师“舍时从证”,抛弃常规用药的理念,大胆用附子,与人、与证均属合理,收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