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从观察世界中所感知而得的哲学与自然医药经验相结合的学科。
——百度百科
经常遇到有家长诉苦,因为担心怕孩子“积食”了,而常常限制孩子饮食,害怕因为“吃多了”生出一些病来。甚至有一些医生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常说,中医对于患者的“科普”教育是最成功的,很多中医的词汇,都深入人心。而“积食”就是其中最最被父母们认知和接受的一个中医理论。
诚然,我们不能一味的否认中医理论,至少中医也是古代医者的医疗实践中观察或者感知到了某些现象规律。因此中医中所说到的一些症状或现象,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医生是有解释、分析疾病现象的天然职责的。
中医对疾病的解释和分析,最遵循的“思外揣内”的方法学(犹如现在的《症状诊断学》),通过疾病和现象的外部联系,思外揣内来解释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已到达辨证论治的中医最终目的。
但由于没有现代科学的疾病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只能通过一些天马行空的哲学思辨的道理来“猜测”我们身体里,可能发生了什么,形成一套让人信服理论,让人听得懂(事实上大多听不懂,只是“不明觉厉”罢了),觉得有道理的理论,这样才有好的“医从性”。
从这个角度讲,其实古代医者,观察到的一些疾病表征(症状)的相互联系应该是客观真实的,只是对于因果关系的描述,也只能在“揣”的层面了,充满着主观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其对症状描述是可靠真实的。但是对于症状的解释和原因分析,就不必苛求。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来加以说明。
基于以上这些认知,我们来聊一聊“小儿积食”
中医认为,积食会引起咳嗽,引起肺部疾病。
比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还认为积食会引起发热,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脉经》:“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认为,便秘也与积食有关,认为小儿食物积滞肠腑,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而导致大便秘结不通。甚至还认为积食导致腹泻:“食滞内停,阻滞胃肠,导致腹痛泄泻”。
还认为积食与孩子“爱出汗”有关,食滞肠胃,郁蒸化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
等等…………
认真分析,你会发现,中医所描述的症状,很多都跟儿童的感染有关系。例如“发热”,“肺炎”,“腹泻”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如“便秘”则也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生理现象。每当孩子生病了,家长都必然会问:医生,孩子为什么会发热?为什么会肺炎?为什么会腹泻?为什么会便秘?——积食一波强行解释,确实省事了。
基于中医的解释,所谓“积食”亦称“积滞”是指“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也就是,所谓积食,以腹胀、厌食纳差、胃排空延迟为主的消化道症状。明明只是一个症状,却被解释成为一个“病因”。因此,我们可以把“积食”当作是一种症状,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而已。并不是孩子生病得原因。确实,消化系统是非常敏感复杂得,在儿童任何得感染性疾病时,首当其冲得的一个脏器就是胃肠道系统。
我们知道胃肠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也被称之为“第二大脑”的肠道神经系统来调节胃肠道活动,肠道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交流。肠道是人体感知压力最强的器官。有大约70%的免疫细胞生活在肠道中。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也是人体最为主要、最为复杂的一个生态系统。人肠道中的细菌细胞数达万亿个,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
因此,胃肠道功能的良好运行,依赖于肠神经系统良好协调、肠道菌群生态和肠道的免疫稳定,以及肠道的内分泌系统调节。胃肠道的消化酶的工作温度最佳的在人体37℃左右时,当发热时,酶的消化能力下降,通过复杂的神经反馈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食物的兴趣,所以为什么发热时常常食欲下降。
多项报道显示胃潴留/胃肠道动力障碍的发生与病*感染有关,病*感染后甚至可以导致胃轻瘫。例如一些巨细胞病*、EB病*、水痘-带状疱疹病*等病*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重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是选择性胆碱能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因外来自主神经去神经支配而出现持续症状[见:uptodate
胃轻瘫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恰恰儿童又是频繁受到病*感染的一群特殊群体,在儿童病*感染的过程中,出现胃肠道蠕动功能的障碍是很常见的现象。
很多时候,儿童在病*感染的潜伏期(病*感染初期,还没有明显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等情况的阶段),即会出现肠道功能的紊乱,此时就开始出现食欲下降,腹胀,胃肠排空延迟现象。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期,即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等典型的症状过程,因此老百姓常常观察到的,胃肠道症状有可能在全身症状出现之前(腹胀,食欲降低后紧接着出现发热/咳嗽),于是就不难理解老百姓认为:“积食”会引起发热,咳嗽肺炎,腹泻等情况了。
当然还有些例如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肠道神经,肠道免疫,肠道菌群的异常而导致肠道功能异常,手术后的迷走神经损伤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一些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一些特发性的原因导致消化道动力障碍等等。
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随着疾病病理生理生化等以及大量的临床研究,人们才能得以一窥其本质原因。但是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用“积食”当作一种疾病,当作一种病因来理解,确实欠科学,若是在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限于当时人类的科学认知,可以理解。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你还去用“积食”给家长解释疾病,不让孩子多吃,让家长担心吃太多会导致生病,那就有点贻笑大方了。事实上,你可以理解为,“积食”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的原因,仅仅是孩子在某些病因下的胃肠道功能的紊乱状态而已,随着病因的去除,肠道功能也会逐渐恢复。
pediatricianDrLiu点赞,在看,分享一键三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