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中析出结晶。急性发作时,尿酸盐微结晶沉积于关节而引起局部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治疗痛风的药物有别嘌醇等。
抗痛风药是一类通过抑制尿酸的合成、抑制尿酸在肾小管的重吸收或促进尿酸排泄而产生治疗作用的药物。抗痛风药目前品种不多,针对痛风的不同临床阶段可分为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和抗高尿酸血症两大类药物。
痛风是由于血尿酸过高,沉积于组织、关节中造成损害的一组疾病。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别嘌醇、非布司他......众多药物如何选择?怎么使用?就让我们跟着张艺医生一起看看吧:
1、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候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常用的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等;
2、特效药秋水仙碱,秋水仙碱能够控制急性痛风的发作,但是秋水仙碱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引起腹泻,病人腹泻非常厉害,一天可以拉十多次,还可以出现白细胞减少,所以很多人就害怕它的副作用;
3、另外如果这两种药物控制痛风关节炎效果欠佳,可以使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4、降尿酸的药,降尿酸的药目前有非布司他片、别嘌醇、苯溴马隆,其中别嘌醇和苯溴马隆临床用的比较久。
别嘌醇常见的副作用可以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最怕引起剥脱性皮炎,一旦过敏全身都会脱层皮,还可以致命。苯溴马隆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而且有肾结石的人不能用。另外非布司他是最近几年的新药,控制尿酸效果好、安全、疗效快。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在选择降尿酸药物时应综合考虑高尿酸血症的分型、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高尿酸血症的分型根据24h尿尿酸排泄量(UUE)和肾脏尿酸排泄分数(FEUA)进行临床分型。
1.别嘌醇
别嘌醇(allopurinol,别嘌呤醇)为次*嘌呤的异构体。次*嘌呤及*嘌呤可被*嘌呤氧化酶催化而生成尿酸。别嘌醇也被*嘌呤氧化酶催化而转变成别*嘌呤;它及别*嘌呤都可抑制*嘌呤氧化酶(图20-3)。因此在别嘌醇作用下,尿酸生成及排泄都减少,避免尿酸盐微结晶的沉积,防止发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病变。别嘌醇不良反应少,偶见皮疹、胃肠反应及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等。注意事项: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致死性的剥脱性皮炎等超敏反应综合征。服用别嘌醇治疗前需检查肾功、肝功、血常规,有条件时筛查HLA-B?基因,基因阳性者不推荐使用。其他不良反应有诱发痛风发作、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药物热、腹泻、皮疹等。2.丙磺舒
丙磺舒(probenecid,羧苯磺胺)别名:羧苯磺胺。作用及用途:抑制尿酸盐在近曲肾小管的主动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缓解或防止尿酸盐结节的生成,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用于慢性痛风增加青霉素,先锋霉素的血浓度和延长它们的作用时间,治疗痛风。本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对有机酸的转运,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可用于治疗慢性痛风。因无镇痛及消炎作用,故不适用于急性痛风。用法:开始0.25g/次,2次/日,一周后增至0.5g/次。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可见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治疗初期可使痛风发作加重,是由于尿酸盐由关节移出所致。注意事项:同服大量水,并加服碳酸氢钠,防止尿酸盐在泌尿道形成尿结石。肾功能低下,对磺胺类药过敏者慎用,不与利尿酸、氢氯噻嗪、保泰松、吲哚美辛及口服降糖药同服伴有肿瘤的高尿酸血症者,或使用溶解细胞的抗癌药方射治疗患者,均不宜使用本品,因可引起急性肾病。3.非布司他
特异性*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为痛风患者的一线降尿酸药物,适用于尿酸生成增多型的患者。本品口服后在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47%,在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99.2%,主要在肝脏代谢,半衰期为5~8h。在肝脏的代谢产物为非活性物质,49%通过肾排泄,45%经过粪便排泄,属于双通道排泄药物。建议eGFR30mL?min-1?(1.73m2)-1时降尿酸药物优先考虑非布司他。但不推荐用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用法:起始剂量为20mg/d,2~4周后血尿酸水平仍未达标,可增加20mg/d,最大剂量为80mg/d。对CKD4~5期患者非布司他推荐起始剂量为20mg/d,最大剂量40mg/d。注意事项:非布司他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3倍则需酌情减量或停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中应谨慎使用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