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王常田腔内修复术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疾
TUhjnbcbe - 2021/12/18 14:38:00

王常田.腔内修复术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59(6):-.

腔内修复术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疾病中的应用

王常田

{医院心胸外科}

与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使腔内修复术(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成为急、慢性远端主动脉弓或胸降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1,2,3]。然而,TEVAR应用于升主动脉疾病仍以个案报道或小宗病例系列研究为主,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4,5]。主动脉根部包括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瓣、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窦管交界及升主动脉等,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疾病通常累及上述多个结构,且升主动脉本身随心脏搏动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形变,这些特点均给TEVAR治疗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疾病带来巨大挑战。

一、TEVAR在升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常见疾病包括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等,为危及生命的急重症,需要及时治疗。随着理念、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常规心血管手术,尤其是高龄、合并器官功能不良的患者。一项纳入例主动脉近端置换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早期病死率为4.2%,70岁患者的病死率为7.9%[6]。特别是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简称A型夹层),开放手术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0%~20%[7,8,9],保守治疗基本无效[10];与此同时,约8%的急性A型夹层患者即使在大的心血管外科中心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11]。因此,具有微创优势的TEVAR在升主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无法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系统综述方法,我们可以了解TEVAR治疗升主动脉病变的概况。在非夹层病变方面,截至年2月,共26篇文献报道了67例升主动脉非夹层病变的TEVAR,包括假性动脉瘤44例,动脉瘤11例,穿透性主动脉溃疡6例,血栓形成2例,壁内血肿2例,医源性缩窄和主动脉破裂各1例;患者年龄为(65±17)岁(范围:17~88岁),病变均位于窦管交界和无名动脉之间,主动脉瓣和主动脉根部均未受累;手术入路包括股动脉32例,锁骨下动脉12例,经心尖11例,左侧颈动脉5例,右侧颈动脉5例,髂动脉2例;支架内漏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占13.4%(9/67);3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接受了血管腔内再干预;早期死亡2例;随访(13.4±16.5)个月,5例再次行开放手术(1例因Ⅰb型内漏行去分支手术,2例因主动脉弓近端覆膜支架移位,2例不详),1例因晚期内漏接受再次TEVAR[12]。夹层病变方面,截至年12月共31篇文献报道了例升主动脉夹层病变接受TEVAR,年龄(70.8±13.8)岁(范围:41~95岁),夹层原发破口均位于升主动脉,包括急性病变63例,慢性病变41例;28例患者有心脏或主动脉既往手术史,4篇文献报告了患者的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评分,为(30.1±19.7)%;住院死亡10例(2例术中死亡),其中7例为急性夹层;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内漏13例(住院期间9例,出院随访4例),其次是新发升主动脉病变8例,卒中和冠状动脉开口阻塞各3例;19例患者接受再次干预;随访(20.6±21.2)个月,10例患者死于非主动脉疾病,未报道主动脉相关死亡[13]。从上述文献报道可以看出,对于存在较多高危因素或无法手术的患者,TEVAR已成为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法之一,逐渐受到国内学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常田腔内修复术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