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OCAT深圳馆作品介绍奇妙的
TUhjnbcbe - 2021/12/21 13:37:00
百癜疯 http://m.39.net/pf/a_6084111.html?ivk_sa=1024320u

策展人前言

天真启发:一次共同的旅程

在艺术史的不同时期,艺术家都对儿童命题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表达。从毕加索的“我一生都在回到儿童的状态去画画”到保罗·克利的儿童画收藏;再到激浪派借用儿童游戏来抹平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在今天,以儿童为主体对象的思考已经建立起充分的讨论基础,它足以回应我们现实世界的诸多命题,而艺术家以孩童为灵感的创作也发展出了如星丛般丰满的脉络。

在这次以儿童为对象所策划的展览中,策展团队以“旅行”为主题:在旅程中认知世界的丰富,在旅程中认知人性的丰满。而艺术作品则回应着每个艺术家个体与世界的丰富关联,这些关联以感知力作为桥梁,试图与每一位观众沟通;在这些作品中漫步与观看,便已是一次玲琅的历险,那些闪光的思维将是这次旅途中所注定的奇遇。

同时,展览作品中的互动性与游戏性同样是从儿童身上所汲取的营养。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探索也是其对社会秩序的探索;在这个意义上,“奇妙的旅行”同样是一次以艺术家作品为“沟通方法”的一次尝试,让作品成为外部世界的原型,儿童在游戏中玩耍,同时提出对世界的理解与创造。

蒲英玮

作品介绍

陈丽珠《江南空间印象》《空间系列》

《江南空间印象》,陈丽珠,油画,×cm×3,—年

每每来到江南,望着江南的白墙黑瓦倒映在水中,艺术家很自然地会生出一种错觉,“到底谁才是谁的倒影?”正如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C.Escher)的作品《左手画右手》,究竟是左手画右手还是右手画左手?而在“庄周梦蝶”中,到底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已经很难分辨。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利用极简的对称图形,细腻地捕捉对江南的印象,同时隐含一种哲理思辨。

《空间系列》,陈丽珠,油画,30×40cm×2,年

从字面看,“空间”是通过一扇门,去向一个安静的带着阳光的地方。对于艺术家来说,“空间”让她想到了妈妈的家,想到了儿时的房间,想到了不同城市的“面孔”,也想到了安全与温暖,想到了包裹着的生死离别和喜怒哀乐……穿梭着的一个个空间,既是当下,也是历史。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自画像

陈丽珠,出生于福建,现生活和工作于苏州。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年获得荷兰汉斯大学美术学院(HanzehogeschoolGroningen,FrankmohrInstitute)硕士学位。其作品多为抽象油画,围绕“空间”主题展开,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发掘并活用色彩、笔触和画布空间在绘画中的多样可能性。此外,她对中西方文学、哲学和艺术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将对它们的研究以化繁为简、兼收并蓄的方式融入创作中。她曾作为驻地艺术家参与意大利Laforet避暑艺术驻留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敦煌的传承与创新”项目。

李涛《珍奇柜》

《珍奇柜》,李涛,综合材料,××cm(珍奇柜部分),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珍奇柜》的创作思路来源于艺术家的一次日常旅行,在没有太多观念预设的轻松状态下,艺术家以其对于物质材料绝对的敏感去识别着周遭的一切:大理石雕像、皮质奢侈品包袋、快融化的雪糕、装鸡蛋的纸壳等等,这些有着不同文化属性、不同物质属性的物品。艺术家尝试了对各种日常物品的反复处理,既有对正形的完全翻制,也涉及了对负形的处理,还有两个物品之间的边缘形。在多次处理后物品原来的意义已经消散,只剩下大量形状的幻影,而在经过了艺术家雕塑语言转译之后,被统一呈现在这个《珍奇柜》当中。琳琅满目的彩灰色也让这件充满细节的作品带给观众一次丰满的视觉旅行。在《珍奇柜》中,艺术家还将自己于8年创作的作品《绿桌子》制作成微缩版,并嵌入其中。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自画像

李涛,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油画专业,年硕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的个展包括年在北京塔奥艺术中心举办的“八面玲珑:李涛作品展”等,并多次参加包括北京时代美术馆、成都双年展、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台北亚洲艺术中心等多地举办的各大群展。

梁晓晴

《纸本系列:华侨城与高地公园》

《蕾丝“虫洞”》《蛇与蚊香》《粼》

《纸本系列:华侨城与高地公园》,梁晓晴,纸本综合,39×27cm×16,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上世纪二十年代,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创造了一种“自动性绘画”的方法进行创作,艺术家们放弃对事物的写实表现,不去追求画得“像”,而是去遵循潜意识的带领,将自身的身体经验、脑海中的记忆和想法展现出来。这些纸本绘画利用了自动性绘画的方法,将散步中看到的花纹图案、几何关系、正负空间和感受到的空气湿度、色温感觉快速表达在纸本上。

《蛇与蚊香》《蕾丝“虫洞”》《粼》,梁晓晴,布面油画,50×40cm,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每一次散步都是一场身心与视觉的旅行。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就不断地挖掘关于散步的深刻记忆和意义,而诗人、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在跳蚤市集中,还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的相遇视为一种“灵光”。三幅绘画《蕾丝“虫洞”》《蛇与蚊香》和《粼》是艺术家对自己在散步时所见所得的直接描绘,这些在散步中所遇见的事物,或是被叠加,又或是被并置在一起……艺术家试图探索被急剧拉近物理距离与观念距离所产生的第三时空和这一时空所隐含的语境和意义的错位。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自画像

梁晓晴,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纯艺术专业,其创作媒介以绘画与陶瓷为主,探讨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的多样关系。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去描述人和动植物以及社会的关联,重现自然界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喻,想象和构建其中的隐藏叙事和治愈力量。

卢麃麃《记忆系列》《童装系列》

《记忆系列》(展柜部分),卢麃麃,陶瓷,56×45×14cm×4(罩子尺寸),9—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绣花小裙子》(属于《记忆系列》),卢麃麃,棉布、棉线,年

《记忆系列》是一组穿越时空的“记忆的旅行”。作为服装设计师的艺术家卢麃麃有着不少关于个人成长记忆的收藏,这些收藏有外婆穿的衣服和妈妈穿的衣服,等等。受外婆和妈妈的影响,她在一些重要的节点都会给自己做一件衣服,所以衣服基本上成为了记忆的重要载体。从9年开始,基于对服装的热爱,她又用了比较熟悉的陶瓷方式创作了《记忆系列》这组“服装”作品,让时间和记忆凝固在陶瓷小服装上。

《童装系列》,卢麃麃,棉布,50×50×6cm×2(右边作品2件作品的罩子尺寸),50×68×6cm×6(左边6件作品的罩子尺寸),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童装系列》同样源于艺术家个体的记忆。20多年前,在艺术家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她设计和制作了很多小衣服,《童装系列》里的小裙子、小背带、牛仔裤等等,这些衣服其实都是对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想象和期待。很多年过去了,她留下了为孩子设计和制作的这些小童装,这些小童装,既成为了过去的记忆,也成为了时代着装风格的记忆。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自画像

卢麃麃,广州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服装、首饰、家具等多个设计领域的设计和当代艺术创作,用作品来探讨艺术与设计相互融合渗透的新的可能性。作品曾受邀参加北京首届国际设计三年展、上海设计展等重要的国际设计展览和当代艺术展览。曾在中国(广州、深圳、香港)和法国举办个人作品展。

秦晋《时间项链》

《时间项链》,秦晋,参与性装置,×cm,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在巨幅墙壁上,艺术家用色粉笔画出一串大项链,二十多颗圆圆的大珠子互相连接,在浅粉色的背景上,项链像是时空中漂浮的一队*色飞船。艺术家和志愿者用千千万万细细的色粉笔触给项链提前画上背景色,再将每颗珠子分配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们画出自己内心最珍视的东西——无论是曾经动人的一刻,还是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是宠物,也有最爱的人,当然还有他们脑海中关于未来的神奇想象。孩子们在前期的3期工作坊活动中已经精心准备了作品,最后到现场把作品画进大珠子里,在艺术家的整体安排下,墙面上最后呈现出一幅巨大绚丽、独一无二的“时间项链”的粉笔墙绘。

时间感知起来有时是无形的,不断流逝的,可是有时又是有形的,比如回忆,或者值得怀念或收藏的旧物。用一个个串起来的珠子比作这种有形的时间。这串珠子又是循环的,首尾相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可能隐含在这个完美的结构中,既简单又永恒,既情感又理性。

《时间项链》的参与者包括:曹骏、曹茵琪、陈罡玮、陈景业、陈立恒、陈立卓、邓砚秋、贺启泽、*琳迪、蒋非非、靳二涛、刘萧绎、罗兴义、唐廷钰、屠书、王昱皓、熊夏涵、徐凌峰、杨听雨、杨雯豫、姚周童、余其朔、余昕可、元秀燕、张李辕、章芸嘉

关于艺术家

女儿汀汀画的秦晋肖像

秦晋,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

秦晋的作品媒介多样,主要有绘画、影像、装置及文本写作。近年个展项目及群展合作的机构包括:广州画廊、OCAT西安馆及OCAT深圳馆、广东时代美术馆、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常青画廊、香格纳画廊M50、ModenaArtBase、胶囊上海等。

邱岸雄《新山海经I》《新山海经》

《新山海经I》,邱岸雄,动画,30分钟,7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新山海经I》是一部大型水墨动画作品,艺术家从先秦的神话传说典籍《山海经》中获取了创作的灵感。《山海经》中展现的世界是奇幻的,而在艺术家的眼中,我们现处的世界也同样奇幻。他用《山海经》描述世界的手法和把其形象化的方式,以水墨动画的形式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想象中的世界画卷,同时令人从看似怪诞的形象中获得警醒和反思。

《新山海经》,邱岸雄,版画,50×42cm,8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新山海经》,邱岸雄,版画,50×42cm×12,8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系列版画作品《新山海经》是基于水墨动画作品《新山海经》最初的白描手稿制作而成,这些手稿是艺术家在4年到6年之间完成的,可以说是《新山海经》动画的基础和来源。7年,艺术家委托了朵云轩水印木刻版画工作室制作了这套版画。水印木刻是中国传统版画制作方法,制作工艺要求很高,画面白描的线条是用*杨木手工雕刻而成,选用了民国时期的老玉版宣老纸印制,雕工精细,线条流畅,画面很好地还原了原稿的精神。

这套作品共包含12幅版画,包括《必图》《骇云》《敖驼》《多利》《狂牛》《聂鼱》《亢普四兽》《觅赛尔》《牝浮》《唐坦》《廷独》《旋鹎》。作品依照现存明清《山海经》刻本的图像风格,用白描的方式描绘,朴素简单。作品以一种奇特的想象力对现实世界进行重构,构建了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神话世界。每张图配有文字,以《山海经》的体例描述了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文字亦庄亦谐,艺术家的微言大义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套作品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布鲁克林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关于艺术家

小朋友徐凌峰画邱岸雄肖像

邱岸雄,年生于四川。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年至年生活工作于成都。3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作品涉及动画、绘画、装置、录像等不同媒介,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结合新媒体形式表达其对当代社会以及历史文化的思考。7年创立未知博物馆,是近年当代艺术生态建设中的活跃力量。

沈瑞筠《作物图志》

《作物图志》,沈瑞筠,互动装置,尺寸可变,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作物图志》,沈瑞筠,互动装置,尺寸可变,年

艺术家自述: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千余年的历史。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域外作物主要有葡萄、苜蓿、石榴、蚕豆、芝麻、*瓜、大蒜、核桃、胡椒、胡萝卜、菠菜、棉花、西瓜等。这些作物从不同方面深深影响了我们的饮食和经济的发展,并伴随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玉米就是这样的舶来品。最初的玉米果实瘦小,仅有手指粗细,最早由印第安人种植,经过培育慢慢形成现在的玉米。哥伦布的航海之旅,把玉米带回欧洲,再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以及印度和昆明的路径传入中国。玉米在明代末年开始被广泛种植,但还没有被当做主食。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玉米被称为玉蜀黍。到了清代,传统粮食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的需求,而玉米又拥有耐旱、易种植和产量高、味道好的特点,终于被端上了大家的餐桌,并延续至今。

《作物图志》通过调研、绘画、装置,以及AR增强现实技术,呈现一段玉米旅行的独特故事。“玉米图”借用明代木刻版画的模式绘制而成。玉米的形象通过钢片雕刻的投影呈现在墙上,远看的黑线其实是白色雕刻的影子,虚与实产生一种互换的关系。打开手机扫描“玉米图”,通过增强现实的技术,我们可以看到玉米背后的故事。线条是平面的,然而在增强现实中线条交错所营造的空间是立体的,观众可以和它产生互动。事物是不是仅仅如我们所见那样?细细考察,它是否隐藏着多重形态和解读?作品试图把真实和虚幻,表与里,平面与立体,作品和观众等关系的共同作用,通过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自画像

沈瑞筠,艺术家、策展人。作品参加了第八届深圳水墨双年展、深圳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也曾在美国、意大利、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展出。曾获得琼·米丘大奖和通比·达文·路易斯大奖。她的作品被意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帝豪奇·德隆收藏馆收藏。作为策展人,她也策划了许多成功的展览。沈瑞筠曾是广东时代美术馆的首席策展人(-),目前担任卡蒂斯特(旧金山和巴黎)的中国项目总监。

徐跋骋《流动美术馆:1+1计划》

《流动美术馆:旅行箱计划》

《流动美术馆:1+1计划》,徐跋骋,综合材料,尺寸可变,-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艺术家打造了一个可以“流动的美术馆”。对于空间,艺术家这么理解:首先空间是一个载体,在某个时段里,它是固化的,而艺术及其观念的表达是多元的、开放的、流动的。由此艺术家设想要实现艺术展示空间的流动,并将其微缩化,使微缩的流动美术馆转化为现实中的美术馆。就流动美术馆的展览机制而言,不仅具备陈列艺术作品的功能,而且还承担了与观众进行艺术交流的使命。

艺术家不仅仅在流动美术馆里实施自己的多媒体艺术作品,还以策展人的身份邀请观众根据展览主题在流动美术馆里做微缩的小展览,让艺术作品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在微缩的空间里,使陈列的艺术品得到更便捷的交流。本次展览的“1+1”互动项目中,艺术家将邀请观众提供一件面积不超过3.5×3.5cm(12.25平方厘米以内)的小作品,展示在流动美术馆里,展览期间,艺术家还将随机挑选流动美术馆里的作品,并创作相应的小作品寄给幸运观众,进行作品交换。

《流动美术馆:旅行箱计划》,徐跋骋,综合材料,尺寸可变,-年

小小讲解员和《流动美术馆:旅行箱计划》互动

艺术家把一款可以跟着人移动的网红旅行箱改装成一个可以自行跟随观众的“流动美术馆”。这个旅行箱具备实时扫描激光雷达跟随技术和机器视觉AI技术,能够瞬间识别“主人”开启跟随。它不仅可以灵活地紧紧跟随主人,还能够根据主人的行动变化实时调整路线行进策略。这个“流动美术馆”被放置在展厅里,可以与观众进行互动。当观众在美术馆行走时,这件“流动美术馆”即可跟随离它最近的观众。

关于艺术家

儿子徐大象画徐跋骋肖像

徐跋骋,作为中国80后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OCAT深圳馆作品介绍奇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