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而“理、法、方、药”则是其主要内容。在这里药则是治疗大法的具体体现。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气血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
穴位贴敷法的选方用药,亦须讲究“君、臣、佐、使”,故亦有主辅之分。
01
主药的选择
主药般多选择猛、生、气味俱厚和浓烈、芳香走窜的强效药物。此正如吴师机所讲:“育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虽苍术、半夏之燥,入油则润;甘遂、牵牛、巴豆、草乌、南星、木鳖之*,入油则化,并无碍。又炒用、蒸用,皆不如生用。勉强凑用,不如竟换用。统领健儿,斩关夺门,擒贼歼魁,此兵家之所以制胜也。”
(1)辛窜开窍、通络活血的药物冰片、麝香、丁香、薄荷、细辛、白芥子、葱、姜、大蒜、花椒、皂角、穿山甲、.肉桂、乳香、没药、樟脑等;此类药物多含有挥发油,刺激性较强。吴师机认为,此类药物“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其所,拔病外出,俾令攻决滋助,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己”。
(2)味厚力猛、有*之药物生南星、生半夏、乌头、甘遂、巴豆、斑蝥、砒霜、轻粉、硫*、附子、雄*、朱砂、铅粉、水银、*丹等;此类药物穿透性强,用量极小,一般多生用。
(3)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羊肝、猪肾、乌鸡骨、鳖甲、鲫鱼等;此类药物多为动物内脏等血肉之物。
一般认为“热药”作用大,效果较好;“凉药”次之;“攻药”容易生效:“补药”次之;而补药大多用在保健美颜方面。
02
辅药的选择
辅药多是辅助主药,让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其主要有以下类别。
(1)止痒药樟脑、铜绿、香附、威灵仙、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硼砂、艾叶、吴茱萸、金钱草、益母草、苦参、路路通、蜂房、蚕沙等。
(2)清热药*连、*芩、*柏、虎杖、马齿苋、大*、山栀子、青黛、芙蓉叶、紫花地丁、大青叶、寒水石、蒲公英。
(3)收湿药熟石音、炉甘石、五倍子、滑石、枯矾、花蕊石、苍术、赤石脂、煅龙骨、煅牡蛎、蛤粉、百草霜、伏龙肝。
(4)散寒剂艾叶、干姜、肉桂、川椒、白芷、吴茱萸、姜*、附子、麻*、蟾酥、葱白。
(5)润肤剂胡麻、蓖麻子、核桃仁、生地*、当归、猪脂、蜂蜜,羊脂、大风子、芦荟、白及、桃仁、杏仁、鸡卵、珍珠、象皮、甘草。
(6)生肌药乳香、没药、血竭、象皮、花蕊石、琥珀、风凰衣,钟乳石、生赭石、牛皮胶、阿胶。
(7)杀虫药轻粉、水银、砒箱、硫*、雄*、铅丹、土槿皮、百部、大风子、苦参,芫花、鹤虱,槟榔、苦棟子、风仙花、藜芦、羊蹄根。
(8)腐蚀药鸦胆子、乌梅、石灰、硇砂、木鳖子,轻粉、煅皂矾。
(9)止血药三七、地榆、紫草、侧相叶,浦*、棕榈炭、血余发、仙鹤草、白及、五倍子、刘寄奴、丝瓜炭、松花粉、石灰等。
(10)发疱药斑蝥、巴豆、红娘子。
中药贴敷治疗范围:儿科腹泻、小儿咳嗽(咳喘)、手足口病、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积食、急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痄腮)、疱疹性咽峡炎、中耳炎、小儿厌食、过敏性鼻炎、增强免疫力、急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尿床、夜间惊吓;妇科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痛经、盆腔炎、子宫肌瘤、附件炎、月经不调、子宫腺肌症、盆腔积液;皮肤科带状疱疹、过敏性荨麻疹、痤疮、褥疮、糖尿病疽、疮疥痈肿、皮肤过敏;呼吸系统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老慢支、鼻炎、鼻窦炎、咳嗽、百日咳;消化系统腹涨、腹痛、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病、胃炎、长期便秘、阑尾炎、急慢性腹泻;面五官科牙龈肿痛、急慢性咽炎、腮腺炎、鼻炎、中耳炎、麦粒肿、小儿流口水;各类疼痛颈椎病、腰间盘突出、滑膜炎、骨质增生、手脚麻木。“仁医工程”纯中药穴位贴敷
治疗?调理
辩证用药一人一方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