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暑假乐玩安全手册
TUhjnbcbe - 2022/8/5 16:2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暑假是欢乐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接触大自然,学习新事物的好时机。如何安全度暑,让暑假只留下童年快乐记忆?

游泳防溺,三大要点要记牢

炎炎夏日,游泳解暑。但暑假也是小朋友游泳溺水事故高发期。如何防溺水?广州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医师刘诗怡为大家支招。

1、不游野泳,恶劣天气尽快出水

刘诗怡提醒,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水深、温度低,多斜坡和水草,游泳者容易发生脚部抽筋滑入河底和被水草缠绕等情况,安全隐患极大。同时,此类水域多地处偏僻,也没有配置任何救生设施,一旦遇险更难得到及时救助。所以,尽量不要在这样的环境游泳,应尽量选择开放给游泳者的区域游泳。

另外,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比如台风、汛期也要尽快出水,因为恶劣天气有可能导致水流变化,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水面下水流速度加快,还可能夹杂树枝、石块,增加意外风险。

2、溺水未必会有明显挣扎

在泳池游泳也并非万无一失。刘诗怡建议选择游泳池前,要留意池边救生员和救生设施是否充足,救生员是否定期在池边巡视。

进水前,游泳者要先用冷水冲洗全身,特别是头面部,预防“干性淹溺”。当头面部突然浸入冷水时,可能诱发人体保护性反应,喉头出现痉挛,而导致游泳者缺氧,20—30秒内发生意识模糊,这种叫作“干性淹溺”。

小朋友游泳时,父母要密切留意。“干性淹溺”可在短时间内进入意识模糊状态,孩子发生挣扎的阶段很短,很快就呈“静静站在水中”的状态,很容易贻误了抢救时机。

3、会游泳≠会施救

一旦发现有人落水怎么办?未成年人千万不要下水救人。会游泳绝对不等于会施救,遇险者在水中挣扎时会有很强的求生欲,无意识的挣扎容易伤及救援人员;而且水中救援需要有很多技巧,要经过反复训练后才能掌握。

刘诗怡建议,这时可以寻找身边有无漂浮物,如救生圈、空桶、木板等,把它投掷给求救者,让这些漂浮物帮助求救者浮出水面。

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几个人手拉着手去救人。因为过程中如果有一个人没有站稳,则可能将几个人都拉入水。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如果仍有呼吸和意识,可帮助他把口鼻内的杂物、分泌物清理干净,呈侧卧位躺卧。如果已没有呼吸和意识,在确认溺水者口腔、鼻腔没有堵塞物如杂草淤泥等后,应第一时间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特别提醒的是,切忌随意倒挂患者进行“控水”。对于“干性淹溺”者来说,他的肺部很可能并没有水,“控水”对施救并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救治时间。

乐玩不中暑,怎样喝水有讲究!

暑假往往也是台风季,风雨交加是否就不必担心中暑?广州市红十字会医疗救援服务队副队长王敏提醒,高温预警加上暴雨来袭,高温高湿天气很容易发生中暑。

△高温高湿,更易中暑

中暑有不同程度,轻者全身无力、冷汗、口渴、头晕、眼花、恶心,重者可能突然昏迷,危及生命。重症中暑也被称为热射病,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系统衰竭,死亡率高。“必须注意的是,有时温度不算太高也有可能发生中暑,往往是空气中湿度较高,或是通风不良,令人体汗液无法正常排出而导致。”王敏提醒。

当发生眩晕、肌肉痉挛或感觉手脚发麻时,可能就是先兆中暑。随着症状加重,如果还出现了头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浑身倦怠无力等症状,甚至还有轻度意识障碍,则可能已经轻度甚至重度中暑,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中暑急救,8字秘诀+5点降温

发生中暑如何急救?可简单记住8字秘诀:散热、降温、补水、就医。

遇到中暑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遮荫处休息,帮助脱衣散热。严重中暑者,应呼叫送院救治。

等待救护车时,可先采取5点降温法帮助降温:用毛巾包住冰袋或冰镇的矿泉水,分别置于其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及大腿根部等5处,令这些部位的皮下血液快速降温。

出现中暑症状时,怎样喝水才正确?“应立即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有条件的话,口服补液盐、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会更合适。”但王敏提醒,不能一次性狂饮大量水,以免电解质失衡,导致“低钠血症”。也不建议为了迅速降温而喝冰水,以防因刺激消化道而加重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藿香正气水含有一定酒精,会加重脱水,它是治疗“空调病”阴暑的祛暑剂,但并不适合高温脱水的阳暑,用错可能会加重中暑症状。

王敏表示,出门带一瓶盐汽水,是预防中暑的小窍门。不仅能补充大量出汗流失电解质,气泡也能帮助身体核心部分迅速降温。

 

扭伤或骨折?家长要学会判断

暑假期间,孩子们各类活动增多,一不注意很容易摔跤或者发生意外创伤。广州医院骨科主任吕浩然提醒,暑期是儿童意外伤害高发期,其中骨折发生率比上学时还高,提高骨折防范意识很有必要。

△儿童骨折暑假高发

“往年这个时期总会看见好多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但一问病史,他们也不确定孩子到底有没有受伤,伤到哪里。”吕浩然表示,儿童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多为肘关节、前臂、踝关节、小腿等。当孩子发生摔伤等意外伤害时,若仅是感到疼痛但不妨碍活动,很可能只是一般扭伤。

但当孩子们的手脚有红肿、不想活动,或者从外观上看,胳膊、腿出现明显畸形且疼痛、肿胀明显,就有骨折的可能,需考虑及时就诊就医,医生一般通过X光片能清楚地看到孩子们骨折的情况。

不少家长还担心孩子骨折后出现断裂移位等问题,吕浩然则表示不必过于忧虑,因为儿童的骨骼在不断生长发育,而且小孩子因为玩耍发生的肢体碰撞或者摔倒的冲击力远不如成人强烈,所以骨折时其实不太容易发生完全断裂移位。

△儿童骨折都需要手术吗?

“绝大部分的儿童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不累及骨骺和关节面的骨折,或累及关节面但无明显移位的骨折,一般为4-6周的石膏固定治疗。”吕浩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当家长们看到孩子受伤出现肿胀了,可以第一时间选择冰敷患处,可快速有效地为孩子止血和止痛。然后抬高患肢并且让孩子静下来,避免骨折移位以及二次骨折,此时千万不要揉按患处。

学会急救方法、及时就诊等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提醒孩子“防患于未然”。吕浩然建议,首先,应避免孩子到人流过多的地方,以免发生推撞以及挤压。再者,孩子们参加户外活动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同时带好护膝、头盔、护肘等保护关节的护具,就能大大降低危险发生的几率。

“神兽”宅家,当心“冰箱病” 

 

一进入暑假,学生宅家时间长,为了解暑,有些家长在冰箱里储备了足够的饮料、水果、冰淇淋等。然而,冰箱并不是一个绝对安全之所,不怕冷的致病菌或许就潜伏在冰箱里,再加上“神兽”们贪食冷饮,就要特别小心“冰箱病”找上门。

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发布的信息显示,李斯特菌就是传说中的“冰箱杀手”,这种菌可在零下20℃下存活一年,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它常常存在于冰箱之中,造成多种食物的污染,人食入被该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李斯特菌病。

根据监测数据提示,冰淇淋、蔬菜水果沙拉、熟食等是容易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一般人群通常在进食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后3-70天(一般为21天)出现腹泻、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败血病和脑膜炎。

另外,从冰箱取出的食品温度(4℃-18℃)与人体温度相差较大,若快速进食可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诱发头痛、上腹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所以说,从冰箱取出的食物,比如冷饮、冷食等,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对于能加热的食物,如熟食等应彻底煮熟后再食用,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少食生食,特别是脾胃虚弱、消化能力较差的人尤其要注意,最好少吃或不吃冷饮、冷食。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谢丹宇还提醒,夏季食品比较容易变质,而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成人要弱一点,所以,食物生熟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要及时储存,且储存的时间不宜过长,需要严格遵守食物标签上的贮藏时间和贮藏条件,以免细菌大量繁殖。没有密封包装的食物,要用食品保鲜袋或保鲜盒封装好再放入冰箱。

专家还提醒,冰箱应定期清理除菌,夏季建议每周一次,冰箱门上的橡胶密封圈和缝隙也要记得清洗,然后将食品分区摆放。

(来源:羊城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暑假乐玩安全手册